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八)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一种顽固的正统观念”等,本题实际上考查科举制度相关内容——明清“八股取士”带来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明显错误;BD两项的表述与题干材料主题“科举制度”无关;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源”。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道是世间万物之原”,属于道家思想;而理学家提出“理”是万物的本原,故选C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程朱理学·理学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认为“礼”是“国之干”,坚持以“礼”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这里的“礼”主要是指
A.风俗
B.贡赋
C.礼仪
D.秩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认为确立礼是国家的躯干,认为杀害有礼者,就是在戕害国家躯体,制造祸端。那么对于一国而言,“礼”即是国家的统治秩序。礼在中国古代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作为典章制度,它是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在封建时代,礼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巩固等级制度,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权利义务的规范和准则。礼既是中国古代法律的渊源之一,也是古代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
A.人性善恶
B.是否实行仁政
C.是否主张“礼”
D.是否追求气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依据所学孟子思想中关于人性问题的主张中提出了人性本善,而荀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了人性本恶,主张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人,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孟子、荀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明李贽说:“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年来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主旨是( )
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B.主张理性独立思考
C.发展经世致用之学
D.极力推崇程朱理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题干强调的是李贽的思想,他批判程朱理学,反对封建伦理道德,因此排除A、D两项;经世致用是顾炎武的主要思想,因此排除C项;综上所述,本题只有B项符合题意,因为根据材料中的“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说明李贽的主张是不以孔子的言论作为判断是非的判断,即主张理性独立思想。
考点: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李贽的思想主张。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结合材料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分析能力,理清李贽的具体主张,明确他批判的是儒学的正统地位,强调理性独立思考,注意采用排除法。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