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IMF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即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对此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世界经济重心已转移到亚洲
B.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C.有利于推进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这只是对未来的预测,不能就此断言A,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还没有建立,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受益者是发达国家,此数字并不表明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排除B。题干阐述的是世界经济发展格局问题,与科技进步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答案为C。
考点: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题,密切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形势。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1984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在浙江丽水地区建立景宁畲族自治县。它建立的主要依据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政协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规定: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力。故景宁畲族自治县建立的主要依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下列各项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有
①江南制造总局②继昌隆缫丝厂③南洋兄弟烟草公司④苏州家庭手工业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新的经济因素”的含义,即利用机器进行大生产,是近代化的表现,而苏州家庭手工业依然是传统的家庭手工业,是手工操作,不属于机器大生产,也就不是新的经济因素。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
A.文章作者极力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
C.“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经济发展要求
D.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1957年时,我国农村已经实现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农村集体经济。而从材料看,当时仍有一些地区存在着“包产到户”现象,这一经营方式不被一部分人认可。即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故选D。A不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始于1958年;C不正确,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包产到户”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发展;B不正确,题干信息并未阐述农业合作化运动对生产力的影响。
考点:三大改造: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点评: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改造完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通过实行建立公有制经济,建立合作社的形式进行的,从材料看当时并不被所有人认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都需要掌握,知道这一时期执行的是社会主义改造同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并举的路线。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康有为编写了《孔子改制考》和《新学伪经考》,借用孔子的威望宣传变法,力图减少变法的阻力。故选A。梁启超著作《变法通议》;严复宣传西方进化论思想,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谭嗣同著作《仁学》。都非打着孔子旗号。
考点:维新变法
点评:康有为托古改制,借孔子的威望宣传新法。与此相关的维新变法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