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现代人》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俄罗斯好像从睡梦中醒来……人人都感觉有一根神经破裂了,回到旧时代的道路已经封锁。……人人都觉醒了,人人都开始思索,人人都充满着批判精神。”
——《俄国史》
材料二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材料三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指出:“我国四千余年之大梦苏醒,实始于……之后也。”
(1)导致材料中三国梦醒的事件分别是什么?这些事件反映出三国面临什么共性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俄罗斯人与日本人在思索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其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俄国:克里米亚战争。日本:黑船事件。中国:甲午战争。面临的共性问题:工业文明的冲击。
(2)措施:俄国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或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相同之处: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推动社会进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7年,一位颇有声望的德意志旅行作家冯·哈克斯特豪森男爵声称俄罗斯社会永远不可能发展到像欧洲其他地方那样。一些俄国人以本国有此特色声誉为荣,并极力保持这一差别。然而统治精英们却因为俄国被西欧视为落后而颇感尴尬。……俄国感受到了欧洲经济变革模式造成的无法抵挡的压力,意识到俄国不得不进入铁路的时代……必须重新组织劳动力。
——[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二?在60~70年代,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省、县代表由3个选民单位产生:县土地占有者、城市团体、村社代表。……(据1865~1867年的统计材料,在29个已成立自治机关的省中)选举结果是:省一级代表中,地主贵族占74.2%,商人占10.9%,农民(主要是富农、村长)占10.6%,其他占4.3%。在县一级,地主贵族占41.7%,教士占6.5%,商人占10.4%,农民占38.4%,其他占3%。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当时俄国与西欧社会的根本“差别”。(2分)为了应对欧洲经济变革模式所造成的“压力”,俄国是如何“重新组织劳动力”的?(3分)
(2)据材料二概括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特点。(3分)此类机构的建立对俄国有何积极影响?(2分)
参考答案:(1)差别:俄国是封建落后的农奴制国家,西欧则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国家。(2分)
应对:废除农奴制,使农民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大量自由劳动力,加快工业革命进程。(3分)
(2)特点:涉及地区广泛;通过选举产生(具有一定民主性);分省县两级选举;权力主要掌握在地主贵族手中(留有浓厚的封建残余)(3分)
影响: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因为俄国被西欧视为落后而颇感尴尬。……俄国感受到了欧洲经济变革模式造成的无法抵挡的压力,意识到俄国不得不进入铁路的时代……必须重新组织劳动力”所学比较俄国当时社会状况以及英国状况;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农奴制改革措施从废除农奴制为工业发展提供劳动力的角度思考作答。第(2)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俄国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地方自治机构……省、县代表由3个选民单位产生,省一级代表中,地主贵族占74.2%,地主贵族占41.7%,教士占6.5%,商人占10.4%,农民占38.4%,其他占3%。”等信息来概括俄国地方自治机构的特点;第二小问影响从农奴制改革对俄国民主化进程的角度思考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和农奴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俄国农奴制于17 世纪中期正式确立
B、世纪中后期,农奴制扩展到乌克兰、波兰等地?
C、19 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
D、俄国的国有公民不向国家缴纳赋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
“使用份地的民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各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它附属地作为私产。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民。”?
——节选自1861年“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上面材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结合你所学分析这一事件发生的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这一事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事件:1861年农奴制改革。背景: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经济的发展,导致俄国落后于西欧国家;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农奴的反抗,阶级矛盾尖锐激化;俄国社会出现了要求变革的呼声;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农奴制危机加剧。
(2)①通过改革,俄国的农奴制被废除,封建生产关系遭到破坏,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等,从此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所以说它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②改革是在以沙皇为代表的贵族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它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严重阻碍着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而且,沙皇专制得到了维护。所以说,它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杨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三?据统计,1860年-----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
了35倍多。
请回答:
(1)请你说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哪些?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2)如果材料二的叙述是真的,那么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1)反映了19世纪中叶农奴的悲惨生活和俄国工业发展的落后;落后的农奴制的阻碍
(2)原因:废除农奴制后,农民在获得自由的同时,还获得了一块份地。
(3)俄国工业的迅速发展;?
原因:农奴制改革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而且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沙皇政府制定了一些促进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政策;沙皇政府还进一步加紧对外侵略活动,为工业资产阶级抢占市场,掠夺原料。
本题解析:本试题的第一问一方面要有本章节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运用课本必修3的文化历史来解答,考查学生一定的综合能力;同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常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第二问一定要运用阶级分析法,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来得出不可能的状况。第三问现象应该在材料中很容易找出来,主要根据你得出的现象来说明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