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美国此番华尔街金融风暴,让许多人联想到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
材料二? 1930年6月7日,美国总统胡佛签署了国会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提高75种农产品和925种工业品的关税率,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由33%提高到40%。结果导致德、意、加、西等国以牙还牙,纷纷高筑关税壁垒。激烈的经济战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萧条阶段被延长。
材料三?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市场和世界经济峰会发表宣言,强调与会国家决心加强合作,努力恢复全球增长……各国领导人重申了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
材料四? 2008年11月5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纵观这些措施,一方面通过扩大内需来提高我国抗击金融危机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民生工程等措施,促进经济较快增长。

——以上材料均摘自新华网
回答:?
(1)你认为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和今天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开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国际社会应对两次金融危机的举措有何不同?(6分)
(3)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有何特点?(4分)
参考答案:(1)都是从华尔街股市下跌开始的。(2分)
(2)以邻为壑;构筑关税壁垒,实施贸易保护。加强合作;坚持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原则。(6分)
(3)加强国家干预;应对危机与重视民生相结合。(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36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农业部制订的《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案通过给予农场主一定的土地撂荒补贴,限制土地播种面积,减少粮食生产。对这一措施的实质认识正确的是
A.将保护环境与限制农业生产结合
B.减耕限产以便保障农民的利益
C.提高美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国家干预经济以缓解经济危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可知国家在调整农业生产,加强了
对农业生产的干预,再结合题干时间1936年,可知这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故D项正确;环境保护与题干
信息无关,排除A项;B项是现象不是实质,排除;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稳定农产品价格,不是为了提高
市场竞争力,故C项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33年年底,一位国会议员在纪念林肯诞辰124周年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它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嫉妒,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为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这位议员是在
[? ]
A、批判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独裁统治
B、肯定了罗斯福新政挽救美国经济
C、称赞林肯做出伟大贡献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政府权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部门规定生产规模和价格,凡接受该法案的企业在其产品上标有蓝鹰标记,这实质上是
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B.工业企业按国家计划进行生产
C.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
D.由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罗斯福新政的最大特点就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这种特点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29年,正当苏联轰轰烈烈地进行工业化的时候,经济危机的飓风席卷了资本主义国家。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技术设备最大的买主。对材料理解不准确的是
A.工业化时期,苏联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有利的客观条件
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缩短了苏联完成工业化的时间
D.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