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我对近东贸易及近东贸易钱币外流的问题的论述中,……认为必须没法阻止商人带钱币到近东去,诱导商人转向生产运销近东的商品,使现在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多些,以期能够相应地打击运销自己的英国人和荷兰人的贸易,并减少钱币的流出。
——引自法国财政总监柯尔柏致呼叶的信
材料二?要豪华家庭购置多于他们所需要的厨房用具,以增加其快乐,那是荒谬的。同样,要一个国家输入或保有多于它所需要的金银,以增加国富,也是荒谬的。……出资购买那不必要那么多的金银,也必然会减少用于衣食住和用于维护人民生计的财富。
一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一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建立起来。每一个人只要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就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来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这样,君主们就被完全解除了监督私人产业,使之最适合于社会利益的义务。要履行这种义务,君主们极易陷入错误。
——引自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
材料三? J·M·凯因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5—1936年)和其他著作中,……认为:投资对利率变动与未来收益的预期反应灵敏,是决定经济活动水平的动态因素。这就表明政府采取谨慎而适当的行动是能够恢复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改变税收政策和公共支出,政府就能直接影响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量;通过金融倾向政策以控制利率,政府就间接影响民间投资的水平。
——引自《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凯恩斯经济学》
小题1:依据上述材料,分别简要归纳柯尔柏、亚当·斯密、凯恩斯的基本观点。(6分)(不能摘抄材料原句)
小题2:结合材料二、三所处的时代特征,指出他们对于资本主义国家与经济运作的关系方面观点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柯尔柏:推行重商主义,他主张发展工商业,鼓励出口,使金银流入法国。亚当·斯密:金银的流入量不宜过大;他反对封建特权,主张自由贸易、自由经营。凯恩斯:政府要用财政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来干预经济,保证充分就业。(6分)
小题2:他们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以改革和调整来加强资本主义。(2分)亚当·斯密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他强调国家对经济采取自由主义政策,不承担经济管理和调控的职能。(2分)凯恩斯生活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不能适应,需要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他强调国家应制订正确的政策来恢复经济。(2分)
本题解析:该题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为主题来进行命题的。分别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
小题1:考查学生概括材料的能力。由材料一可概括柯尔柏的基本观点是“推行重商主义,他主张发展工商业,鼓励出口,使金银流入法国”; 由材料二可概括亚当·斯密的基本观点是自由放任;材料三反映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是国家干预经济。注意不能摘抄材料原句。
小题2: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能力。材料二、三所处的时代特征分别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亚当·斯密的基本观点是自由放任;凯恩斯的基本观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位年轻的美国人曾经独闯中国,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洋务企业——开平煤矿任总工程师。数十年后,他凭借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当选美国总统,但几年之后,又因管理失败遭美国选民抛弃。据此判断,这位美国总统是(?)
A.亚伯拉罕?林肯
B.赫伯特?C?胡佛
C.富兰克林?罗斯福
D.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提到的中国洋务运动,发生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年轻时在中国,数十年后即20世纪前期,当选总统;由于应对经济危机不力而被选民抛弃,此人应是胡佛,故选B。
点评::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结果是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不但没有克服,反而不断恶化了。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可以看一看极端的情形,假设我们大家把收入全部储蓄起来,完全停止花费,毫无疑问,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失去工作,而且不久我们也不会再有收入以供花费。那时就不会有任何一个人得以增加一便士的财富,最终我们全都得饿死。就全国范围来说:我同样希望能看到一些宏大的计划付诸实施。几天前我曾在报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
——凯恩斯(1931年)
材料二 下面是胡佛在大萧条期间的言论:政府的唯一职能是创造便于私营企业有利发展的条件。实际上并没有人在挨饿。比如,那些失业游民现在比他们一向吃得还好。纽约有一位流浪者在一天之内吃了10餐。问题出在心理上,并不是美国经济有什么毛病;只要喜剧演员多向人们说笑话,就可以解决问题。
材料三 下面是罗斯福在大萧条与新政实施期间的言论: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们将调整我国经济,使之尽快结束现有失业,然后采取英明措施使失业现象不再出现。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我们所寻求的只是我们经济制度中的平衡——即工农业之间的平衡以及工资收入者、雇主与消费者之间的平衡。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来看,胡佛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斯福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是什么?为此他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三者中比较接近的观点是哪两者的?从中你有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主张多消费、政府出资举办公共工程以缓解经济危机。
(2)胡佛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社会心理问题。解决办法是政府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舒缓人们的紧张情绪。
(3)罗斯福认为经济危机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中的失衡。为此罗斯福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4)比较接近的是凯恩斯和罗斯福两人的观点。认识:任何经济政策都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发展;领导人只有注重调查研究,学习先进理论,不断更新思想观念,站在时代前沿,高瞻远瞩,才能做好历史发展的领路人和推动者。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 GNP 年增长
| 失业率
| 物价指数年增长率
|
1968~1972 年
| 4.3%
| 3.2%
| 4.8%
|
1973~1975 年
| 2.4%
| 5.3%
| 9.4%
|
A.西方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数字的变化与“新经济”有关
C.导致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
D.此后各国普遍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的“新经济”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与图表中的时间不符,因此排除B项。从GNP下降、失业率上升可知经济发展迟缓、停滞,从物价指数年增长率变化可知通货膨胀,联系课本知识可知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涨”阶段,因此A正确。生产不景气也导致政府财政开支减少,福利国家的发展受挫;滞涨现象的出现,表明了凯恩斯主义失灵,西方国家减少对经济的干预。由此CD表述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西方大国普遍采取这样的措施处理经济问题,即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为了克服资本主义经济严重“滞胀”局面,英美等国家转而采纳现代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主要改革措施是:国有企业重新私有化,推行以股权分散为特征的“人民资本主义”;紧缩货币供应,大砍社会福利项目,推行社会福利多元化、私人化和市场化;实行有利于富人和企业的税制改革以刺激投资;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制定严厉的工会法,打击工会活动等。这些措施对抑制通货膨胀和增强市场活力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但是社会失业增加了,社会贫富差距急速扩大。所以选择D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