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问题。
材料1: 根据本章程批准、制定或颁布的一切公平竞争法规、协议和执照,均需包括以下条件:(1)雇员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或处于互助或互卫的目的而采取其他协同一致行动时,不应受到雇主及其代理人的干涉、约束和压迫。(2)不得以必须加入任何公司或禁止参加、组织或协助其自选的工人组织,作为雇佣任何雇员的条件。(3)雇主应遵守经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最低工资或其他 雇佣条件。
——美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 6月)
材料2: 新政从一开始就受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 18页逐一抄录的”。
——内森·米勒《罗斯福传》
材料3:“每周增加几美元的工资,更好地分 配工作,工作日短一些,就会使我们数百万工资收入低的工人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工农业产品的实际买主。……大量失业所造成的思想混乱才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它是对我们社会秩序的最严重的精神威胁。”
—《罗斯福选集》
材料4:若是罗斯福没有这些纲领,工人们在这个时期一定会采取比当时远为进步的行动。……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一定会击破两党制度而建立一个他们自己的政党。
——W·福斯特《美国共产党史》
回答问题:
(1)材料2反映了一部分资本家对待新政持有强烈的反对态度。结合材料 1分析他们采取这一态度的理由。并根据材料 1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突出特点。(10分)
(2)材料 3和材料 4又反映出新政的哪些特点?这和解决当时的经济危机存在着怎样的相互关系?(8分)
(3)结合材料 4分析罗斯福新政与材料 2中一些资本家的矛盾的实质是什么?由此说明罗斯福新政的性质。(8分)
参考答案:①制定规章制度,对资本家的生产经营进行干预(4分)限制资本家对工人的控制与剥
削(4分)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强力干预。(2分)
②照顾工人的利益,尽量避免国有化。(4分
)有利于刺激消费从而恢复生产,一定程度
上缓解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有利了缓和阶级矛盾,从而勉强政治危机(4分)
③资产阶级本部的整体和部分之间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4分)性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有关系的内部调整。(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2年,洛杉矶有近400名老人因光学烟雾的污染造成心肺衰竭而死亡。该事引起了全美国的高度重视。1963年上任的美国总统约翰逊提出建立“伟大社会”的施政纲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伟大社会”计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约翰逊执政期间,国会通过的立法中就有三个控制水质和空气污染的立法。“伟大社会”也被称为自罗斯福“新政”以来最雄心勃勃的社会改革计划。
请回答:
(1)罗斯福总统采用什么方法推行“新政”?约翰逊政府为治理环境污染采取的措施与罗斯福推行“新政”的方法有何共同之处?
(2)从上述美国政府的政策中,你得出了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实行国家干预,通过立法体现和加强这种干预。都采用了国家干预的办法。三个有关控制环境污染的立法体现了政府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干预。
(2)政府应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手段和意识,走科教兴国之路。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综合治理环境污染。
本题解析:解答第一问主要是基本史实的再认再现;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充分注意影响当今经济发展的因素和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来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A.一致提高关税,共渡难关
B.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C.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通过提高进口关税等手段来转嫁危机,故排除A项,选择C项;B、D两项应为1932年后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930年”,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荒政十有二……三曰救荒;四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州县官逾期一个月内报灾罚俸六个月,一个月外降一级,二个月外降二级,三个月外革职。
——摘自嘉庆《大清会典》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商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的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 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提示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人及残疾人保险法,以保障工人权利。
——根据世界近现代史资料整理
材料三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清朝政府备荒救灾制度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欧美国家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所采取的措施。(4分)
(3)指出材料三的法律出台的背景及其影响。(4分)
参考答案:(1)备荒与抗灾相结合;防灾与救灾相结合;国家防灾、救灾与灾民自救相结合;制度严密,措施完备、灵活。(答出两点即满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不超过4分)
(2) 通过立法手段(或颁布一系列法案)救济或保障工人权益;成立专门机构,保障工人生产、生活权益;建立保险体制,保障工人安全和健康.(4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4分)
(3)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胡佛的自由经济政策不适合需要,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2分)影响: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为二战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树立榜样。(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为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相关内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社会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是资本主义国家根据现实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部调整与完善。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 ( )。
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
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28~1932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按照预先编制的详细计划建设的开端。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从材料中“它是发展中的事业”可作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