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信息表明金融机构对工商企业的贷款利率远远高于欧美国家,这必然会使民族企业在资金方面会有很大的压力,从而制约民族工业发展,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表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厂商/合作者
| 产品/服务
| 成 本
|
苹果(Apple美)
| 设计
| —
|
东芝Toshiba(日)
| 闪存、触摸屏
| $ 40.00
|
三星Samsung(韩)
| 应用处理器
| $ 14.46
|
英飞凌Infineon(德)
|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 $ 11.80
|
富士康 Foxconn(中)
| 组装
| $ 6.50
|
注:$是美元的简称?——《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表》
A.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B.推动信息技术的更新
C.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D.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表格数据显示苹果手机由世界各地多家厂商联合生产组装而成,这种生产加工模式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生产成本,同时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的发展进程,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与材料主旨体现资源结构优化配置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由于东西方历史和文化以及社会现状的差异使其文明各具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核,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3分)
材料二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2)材料二中英国“全新的政体”指的是什么?(2分)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已为世人所公认”,并分析其积极影响。(6分)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根据材料三,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6分)并谈谈你对政治民主建设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科举制;民本思想。(3分)
(2)政体:确立君主立宪制。(2分)
制度: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2分,任答2点即可)
影响:保证了英国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政治文明建设影响深远。(4分,任答2点即可)
(3)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如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均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大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国家政府机关向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实行政党制度等。(6分)
认识:应大胆第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但不可照搬照抄西方的政治模式,一个国家选择何种民主制度史由本国国情决定的。(2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准确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准确解读,由材料中的“中央集权国家”“考试制度选拔”“民本主义”等信息归纳分析即可,如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科举制;民本思想。第(2)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及知识的运用能力,由材料“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联系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可推断出“全新的政体”指的是君主立宪制;第二小问结合英国政治制度的内容以及实际可知得到公认的有议会制度(代议制)、内阁制度、政党制度等;第三小问影响可以从对英国的长期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第(3)问,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第一小问“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意为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借鉴了英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些合理因素,结合中英两国的政治的内容及特点即可获得答案,如中国政治民主建设借鉴了英国代议制、内阁制、政党制度的一些合理因素;第二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分析归纳需要以“民主政治”及材料内容为主题,如政治制度需要适合本国国情,可以大胆借鉴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等。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批准,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处派维经斯基等人来华。维经斯基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并同北京大学的革命分子讨论建立共产党的问题;然后他又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并具体帮助陈独秀等进行建党的准备工作。……1921年,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建议孙中山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得到苏联政府的很大帮助。中苏双方谈判确定苏联帮助中国兴建156个项目,这是“一五”计划工业建设的中心(其中一部分要在“二五”计划期间进行)。对于兴建这些项目,苏方不仅提供贷款,而且从资源勘探、厂址选择,技术设计、机器设备、建筑安装到人员培训、试车投产,都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这是中苏人民友谊史上光辉的一页。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三:1958年4月7月,苏联领导人向我国提出共同建立长波电台和海军联合舰队的要求,企图从军事上控制中国,理所当然地遭到我国的拒绝。1959年6月,苏联就片面地撕毁中苏双方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际新技术的协定。1959年,赫鲁晓夫参加中国建国十周年庆祝活动,但在与毛泽东会谈中,埋怨中国对台湾的武力政策给苏联“制造了困难”。希望中国公开表示不对台湾使用武力……此后,苏联政府在两国边境屯兵百万,对我国进行军事威胁,并在中国的邻国策动反华活动,甚至公开诉诸武力,武装侵入我珍宝岛,制造流血事件。
——孙友葵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述评》
材料四:在1989年5月16日的那场中苏会谈上,……邓小平还郑重地阐述了两个问题:一是历史上中国在列强压迫下遭受损害的情况,他毫不客气地历数沙俄时代及斯大林时期侵害中国权益的历史事实,“从鸦片战争起,列强侵略中国得利最大的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沙俄,在一定时期一定问题上也包括苏联”。邓小平谈的第二问题是近30年苏联在整个中苏、中蒙边界上加强军事设施,不断增加导弹,包括派军到蒙古,总数达到100万人,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对此,比邓小平小27岁的戈尔巴乔夫只能神情专注地听着,“我的年龄比你小,那场争论我们不想对此作出评价,而是指望你来作出评价,我同意你的基本想法。对于不太遥远的往事,我们感到有一定过错和责任……”自此,中苏关系拨云见日,实现了正常化。
——《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中苏关系拨云见日》
请回答:
小题1:据材料一、二,指出中俄(苏)两国之间传统友谊的具体表现,并谈谈中俄(苏)两国友谊对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12分)
小题2:据材料三,指出中苏两国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9分)
小题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谈谈苏联当时主动改善中苏关系的原因。(9分)
小题4:综合以上所有材料综合,可从中俄关系的发展中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表现:帮助中共建党;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帮助中国制订“一五”计划;给予经济和技术的援助。(8分)
影响:推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支援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4分)
小题2:变化:友好关系破裂。(3分)
原因: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干涉中国内政。(3分)
影响:造成中国经济困难,中国周边环境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3分)
小题3:①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不仅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著,而且由于争霸扩张经济负担过重,戈尔巴乔夫改革举步维艰,经济困难。②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实行“星球大战计划”,妄图从经济上拖垮苏联。③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④中苏关系的改善,有利于消除边境的对抗,从而缓和双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压力。(9分)(任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4:和平外交则两利,彼此对抗则两害。(言之有理即可)(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
D.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50年代末,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急于建成社会主义,错误地发起了“大跃进”运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l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