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2019-05-31 08:43:05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
2、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4分)材料一 众所周知,“轴心时代”的观念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期间世界各地出现了伟大的思想家,比方说在中国出现了老子、孔子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在印度出现了释加牟尼。后来在希腊就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这样的大思想家。 这些文化传统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人类文化主要的财富,而且这些不同地域的文化原来都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互相影响,而且都是大体上同时发展起来的。雅斯贝尔斯还有一句话,我觉得非常重要,他讲“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这个论断在历史上已经有多次可以得到证明了。 因此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多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2000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我们能不能这样看,21世纪或者从20世纪后半叶开始,是对2000多年前“轴心时代”的新的飞跃?……可以说,人类文化正在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一个“新的轴心时代”。 ——摘编自汤一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人类社会之贡献》 材料二 当下世界、洲界、国界似乎模糊起来,但不同文明间的分歧乃至争斗,又普遍存在,有时还以一场激烈的形态展开(如在巴以之间)。可见,文化的两个向度——一全球化和多元化同时存在。……总之,与全球化相应的,即有文化的统一走势,又有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的彼此纷争。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任放《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类文化在“轴心时代”和“新的轴心时代”的发展特征。(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汤一介所说“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顾这一个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的认识。(12分)(要求:以“认识”为中心;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3、选择题 关于墨子的思想,正确的是 A.主张兼爱,并把其称为“仁”,与孔子的“仁”完全一致 B.主张非攻,提倡节俭等,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 C.否认上天和鬼神的存在 D.战国时期成为显学,之后一直很受统治者重视
|
4、选择题 明清之际,“工、商皆民生之本”思想的提出是( )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5、选择题 17、18世纪的中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