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3年,徐元章曾痛书挽联:“融贯东西学理,调和南北党争,问如此奇才,古今有几?道德发为文章,英雄造成时势,痛横来惨祸,天地不仁。”对挽联中哀悼的这位英雄“造成时势”表述正确的是
A.分崩离析满清统治
B.风起云涌民主革命
C.滚滚洪流宪政共和
D.蓬勃发展工农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宪政共和的有关内容。从题干“1913”、“挽联”和“南北党争”可以得到信息,1912年,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改组为国民党,由宋教仁主持。国民党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并在国会选举中获得参众两院大多数席位。为阻止国民党组织责任内阁,1913年春,袁世凯指使部下刺杀宋教仁,故与宋教仁相联系的时势为宪政共和。C正确。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韩非)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威势独在于主,则群众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服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春秋繁露》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对比,相同的主张是什么?适应了怎样的时代发展要求?(5分)
(2)?材料二比材料一又有哪些重要发展,其积极意义何在?(6分)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黄宗羲是传统社会一心一意专事‘补天’的‘抱道君子’,而不是传统政治体系的所谓的‘掘墓人’”
(3)黄宗羲对中国提出了怎样的政治设计?这种设计的历史缺陷何在?造成这种缺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6分)
参考答案:(1)同:主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分)适应时代: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适应了地主阶级确立和巩固封建统治,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发展农耕经济的需要,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以及经济发展。(4分)
(2)发展:鼓吹天人感应;一方面强调君权神授,为皇权专制确立神学依据,另一方面要求天子循天道,施仁政,有利限制君权,抑制暴政。对巩固大一统和稳定统治秩序有积极作用。
(3)政治设计:扩大相权,限制君权;学校议政决断是非;历史缺陷:实质是修补封建专制,未提出新的社会方案。 缺陷根本原因: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未成长为真正的阶级力量。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对西方夫妇曾在《CITY》杂志上抱怨,去年圣诞节他们专程钻进云南丽江的玉龙雪山,以为跑到中国西南这偏僻的一角来就可以躲过满世界的圣诞老人、圣诞树,结果,还是未能逃脱。在大峡谷的小旅馆里他们又撞上了圣诞老人。以上材料最能说明
[? ]
A.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D.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践行天理需要培养严肃的、谨慎的、一贯的精神态度,具体应做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所谓“外无妄动”,即是在容貌、服饰、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坐如尸,立如斋,头容直,目容端,足容重,手容重,口容止,气容肃”。外无妄动,便自然内无妄思。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孟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守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朱熹的理学。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内无妄思",即是念念存天理而去人欲。所"外无妄动",即是在容貌、服饰、态度、动作上都要整齐严肃,这位思想家是朱熹。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华网公布“西方镜头下1850年的中国”29幅图,再现了中国当时的社会场景。下列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军队在训练拉弓射箭
B.传统纺织缝纫场景
C.贵族乘火车出行
D.官员按等级就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交通工具的理解。中国清政府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19世纪80年代,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题目是1850年,所以贵族乘火车出行是不可能的。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