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麦道飞机在美国以外的零件供应地分布

材料二: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不少跨国公司,他们在原料最便宜的地方采购原料,到劳动力价格最低的地方加工产品,然后再销往全球其他地区,以获取最大利润。这样做的后果是,发达国家将本国不允许设立的工厂和生产的产品,特别是容易产生环境污染的工厂和产品,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以达到将污染转移出国,以及利用发展国家廉价劳动力赚钱的双重目的。
材料三: 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决定。从1980年7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要求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到中国正式入世经历了15年的谈判,黑头发都谈成了白头发。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说明世界经济发展的这种特点将会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产生什影响?
(3)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上,中国政府坚持既要争取,又不放弃原则的立场。试结合材料三及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说明中国采取这种立场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特点:世界经济联系密切,逐渐走向全球化。(2分)
根源: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生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2分)
(2)影响: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可借此机遇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加入到世界经济的循环中去,以发展本国经济;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4分)
(3)加入世贸组织符合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加入 ;但是,我们要保证我国经济安全,经济独立,所以要坚持原则。(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假如你是一位国民党统治后期的民族资本家,你可能会经历到
①难以获得足够的外汇购买原料?②受到官僚资本的压迫
③只交商品出厂税无其他税收?④半开工状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受到国民党官僚资本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多重压制,陷入了困境, ①②④表述正确, ③不对,当时苛捐杂税沉重,因此选D。
点评:本专题命题余地较大,既可以考查考生对于民族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萎缩、毁灭性打击、调整、改造这一系列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几乎同一时期出现的外国资本主义萌芽相比,分析外国资本主义能够“发芽”而且茁壮成长,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却被扼杀的原因,深刻理解中国资本主义具有“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特点,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中国现在的工业与西方发达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等。既考查了考生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与世界史相联系的能力,又考查了考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是某人所持的一张高校入学履历,他能持有该证可能得益于
姓名: ?
| 张卫红
| ?推荐评语
|
性别:
| 男
| 出生好,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热爱中国共产党;阶级立场坚定,在农村广阔天地里锻炼20多年。
|
年龄:
| 35岁
|
家庭出生:
| 贫农
|
文化程度:
| 小学
|
A.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 ? B.《义务教育法》实施
C.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D.文革后恢复高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的高校入学履历,可以看出张卫红出身贫农,文化程度仅为小学,而且从评语的“阶级立场”“农村锻炼”等导向性来看,应该是文革期间推荐工农兵上大学。如果再仔细研究此人姓名,亦可看出文革期间的迹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据时人(1846年)记载“松(松江)、太(太仓)利在梭布,“……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鸦片战争后,中国土布市场遭受洋布冲击,主要是因为
A.洋布美观
B.洋布数量剧增
C.洋布价格低廉
D.洋布工艺水平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洋布...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可以判断洋布价格低廉,冲击了中国土布市场,以致松太布市,消减大半。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54年,周恩来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今后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作为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段话的背景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是在1953年制定,B是在1957年,D是在1956年,C是在1954年,因此从时间上来看,答案为C。
点评: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障。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