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张謇,江苏南通人,从小接受严格的儒学传统教育,具有忧国忧民、匡扶天下的远大胸怀。1894年会试夺魁,高中状元,并走上仕途,担任翰林院编修。张謇早年与李鸿章私交甚笃,成为政治密友。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蒙受极大屈辱,政局变动刺痛了张謇,愤而与李鸿章绝交,后来又参加强学会,成为康有为、梁启超的支持者,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此后的张謇政治上赞成维新变法,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主张实行日本式的君主立宪道路,经济上大力倡导“实业救国”。他曾撰文说:“救国为目前之急,比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而根本则在实业(即工商业)。”又说:发展实业应“听之民办”,重点应发展纺织业和钢铁工业。
材料二?张謇不仅是“实业救国”的倡导者,而且是积极实践者。1896年张謇慨然辞官,回乡创办了大生纱厂等私营企业,人们称之为“状元实业家”。张氏企业逐步壮大,尤其在一战期间达到顶峰,资本、利润均创历史最佳业绩。但一战结束后,张氏企业逐渐陷入困境,到1926年张謇逝世时已处于破产境地。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影响张謇转向“实业救国”道路的多种因素。(6分)并比较张謇与李鸿章在发展实业上的不同。(4分)
(2)简要评价张謇“实业救国”的道路。(5分)
2、判断题 下面是1929年2月10日官方报纸《长沙日 报》上发表的图片,这反映出当时

A.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B.风俗改造有激进倾向
C.文化专制趋势加强
D.新文化运动持续发展
3、判断题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曾说:“根据中国人的看法,‘理’是有世以来循着一律性的动规一直不停地推动着‘天’的唯一之‘因’;……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说‘理’是最高神?”“总而言之,它可以被视作我们的‘造物主’。”这说明
A.宋明理学与欧洲理性主义无本质的差别
B.欧洲启蒙运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营养
C.莱布尼茨根本否定基督教,否定人文主义
D.宋明理学本质上是一封建主义宗教神学
4、判断题 西汉前期,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理解与评议,正确的是 ① 西汉初期各学派仍很活跃 ② 当时地方割据势力仍很强大 ③主张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④ 有利于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判断题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可以代替人脑进行一切活动
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进行高水平的脑力劳动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