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史上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思想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促使儒家思想向前发展?
②都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都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思想?
④都是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6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4分)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分)
(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6分)
参考答案:(1)媒介:资源和奴隶的掠夺,生产和贸易超越了国界。(2分)
(2)不同: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国际化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出现国际垄断同盟。(2分)
(3)问题: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鸿沟的加深。(2分)
因素: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
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
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4分)
(4)关系:经济全球化是资本的扩张,对传统的民族经济主权构成挑战,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的主权。(6分)
本题解析:(1)由材料“……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劳动力的需求……”“……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非洲黑人……”等关键信息可知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是对资源和奴隶的掠夺,生产和贸易超越了国界。
由材料二“……扩大产品销路……必须……到处……到处……利用……”等关键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列强以流通领域的交换为主要形式,以倾销商品为主要方式;“资本输出……国际垄断同盟……”等关键信息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国际化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以资本输出为主,出现国际垄断同盟。
(3)由材料三“流氓化……宰制与剥削……两端很高,中间很低……贫富不均……”等关键信息可知,全球化引发的问题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贫富鸿沟的加深。因素:世界科技革命的推动,国际分工与专业化协作程度日益加深;跨国公司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市场经济体制的普遍采用;两极格局的结束为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或评价,即是经济全球化是资本的扩张,对传统的民族经济主权构成挑战,发展中国家要捍卫民族主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不能闭关自守,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重构,才能有效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捍卫国家的主权。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的特点是
①以工业化为目标②在探索中曲折前进?③以苏联为榜样④以牺牲农业为代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不仅是朱学失去了活力,而且对儒家精神作其他理解的学派,也因此受制于政治符号化了的朱学,而失去了自由思考与表达的权利。一句话,儒家的思想活力被儒家的政治化所吞没。”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
A.朱熹创立理学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B.儒家思想与政治结合失去活力
C.理学压制其他学派的自由发展
D.专制权力的强化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朱熹发展了理学,排除A项;政治需要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含义;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儒家思想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日益走向僵化,“儒家的政治化”就是指儒家思想受封建专制主义控制而失去活力,D项符合材料。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所示的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两次高峰的原因是

A.政府的支持
B.有利的国际环境
C.社会制度的改变
D.“实业救国”的思潮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察图表的能力。通过观察可知两次高峰期出现的时间是1912年到1919年和1952年前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段时间的政府分别是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他们分别采取了鼓励实业和“一五”计划等措施促进经济的发展,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