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德把人类社会划分成两个阵营:一边是普通百姓,和平对他们而言是最有益的;另一边是王朝统治者,他们不断把百姓赶进战火硝烟。这种区分带有革命性的含义,各国民众应该在理性的基础上联合起来,在共同的和平的利益上形成跨国界的共识。
——托布约尔?克努成《国际关系理论史导论》
材料二?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德对世界和平的基本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结合这一事例,简析材料一中康德和平观的局限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英国著名的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说过:“(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这里的“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的含义是
[? ]
A.欧洲大陆的争霸主角由法德变为英德?
B.欧洲大陆的争霸主角由法俄变为德俄
C.欧洲的英德矛盾成为世界争霸的主要矛盾?
D.一战爆发战争范围从一洲扩展到三洲
3、判断题 二战后,国际组织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除建立几乎包括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普遍性一般国际组织联合国外,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也大量涌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
A.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B.大国强权政治主导着国际关系
C.民族主义政治诉求不断高涨?
D.联合国政府调节机制效力不足
4、判断题 邓小平l992年南方谈话贯穿的一个中心思想是,抓住有利时机,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就外部环境而言,“有利时机”指的是
[? ]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B.经济危机使西方国家实力大减
C.世贸组织接纳中国为新成员?
D.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5、选择题 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下列各国参加战争的共同目的是

A.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C.维护世界和平和民主
D.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