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2019-06-04 07:00:41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明清重农抑商政策最重要的影响是 (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繁荣 B.增强了明清时期的国力 C.丧失了发展经济的最好机遇 D.导致了科学技术的落后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为比较鉴别题型。A、B两项显然与题目相悖,D选项则仅仅是重农抑商政策消极影响的一个侧面。该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影响最大。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阅读下表,对表中数据解释合理的是
1820年GDP在世界上的比重
| 1830年制造业在世界上的比重
| 中国
| 英国
| 日本
| 中国
| 英国
| 日本
| 28.7%
| 5.2%
| 3.1%
| 29.8%
| 9.5%
| 2.8%
| ——安格斯·麦迪逊《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A.中国封建经济仍在发展 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交流 C.工业经济是中国经济的主体 D.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820年GDP在世界上的比重”和“1830年制造业在世界上的比重”这两个非常重要的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指标,中国的数据都是遥遥领先的,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中国封建经济是仍然在发展的,所以对表中数据解释合理的是“中国封建经济仍在发展 ”。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中国封建经济仍在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是在 A.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宋元时期,泉州港跃居为四大港之首,以“刺桐港”之名驰誉世界,成为与埃及亚历山大港相媲美的“东方第一大港”,呈现“市井十洲人”、“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城市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20分)明清时期,运河沿岸成为当时重要的经济、文化区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朱德润在《飞洪桥诗》中描述了运河两岸的景象:“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明清时期北上的漕船为运河两岸带来了大量原料,丰富的原料促成了加工业的繁荣。烧造业、酿造业、皮革加工业、丝织业等也在发达的市场网络中兴盛发展,并随着运河地位的下降而趋于萧条。 (1)据材料一,概括该时期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的状况。(8分) 材料二 运河的贯通,使沿岸的城镇形成了一道新兴的文化带。明清两代山东出了10名状元,其中有6名出自该文化带。运河沿岸的济宁,作为中国传统儒学的根据地,明以前民间信仰较为单一和正统。晚明以后,金龙四大王素拜、天妃信仰、关帝崇拜等开始传开。同时,运河的贯通也使人们逐渐由“尚俭索朴”、“循规蹈矩”向“靡然向奢”、“违礼越制”转变。 ——《明清山东运河区城社会变迁》 (2)据材料二,运河的开通对当地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材料三 成书于明万历年间的“世情小说”《金瓶梅》,描写了北宋运河沿岸的市井风情:潘金莲下棋赢了五钱银子,用三钱买酒、两钱买了一个猪头、四只蹄子……吴月娘出了三钱银子请大家吃螃蟹……卖炊饼的武大,凑了十数两银子,典得县门前楼上下二层房屋居住…… (3)有学者依据上述材料,认为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他的观点。你认为应该如何利用文学作品研究历史?(6分)
参考答案: (1)漕运畅通;手工业部门众多;商业繁荣;受运河兴衰影响大。(4分) (2)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促进民间信仰多元化;改变了社会习俗和生活观念。(6分) (3)评价:观点不正确。(1分)明中叶以后,白银才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1分) 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要注意作者所处的历史时代;文学作品有虚构成分,作为史料使用要慎重。(2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时期运河两岸经济发展状况的掌握。回答时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如材料“……日中市贸群物聚,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烧造业、酿造业、皮革加工业、丝织业等也在发达的市场网络中兴盛发展,并随着运河地位的下降而趋于萧条。”体现了这一时期的状况。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运河开通影响的认识与掌握。结合材料归纳总结,如材料“运河的贯通,使沿岸的城镇形成了一道新兴的文化带。……晚明以后,金龙四大王素拜、天妃信仰、关帝崇拜等开始传开。同时,运河的贯通也使人们逐渐由‘尚俭索朴’、‘循规蹈矩’向‘靡然向奢’、‘违礼越制’转变。”揭示了在文化、信仰、风俗方面的变化。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的认识与理解。联系所学可知,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是在明朝中期以后,故所谓“北宋时期白银已经广泛流通”的观点是错误的。历史研究要靠历史遗迹、遗物、历史专著等文献,文学作品属于艺术,可信度不高,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依据,只可作为旁证应用而已。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国,自之薛 (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B.“‘中国’一词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 C.“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 D.“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