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古代中国的经济》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蹇”说明海禁政策不利于民生,“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说明海禁政策不利于社会稳定,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基础知识。中国明朝中后期的江南地区的丝织业部门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说明当时中国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材料并没有这些体现。由题目要求,材料中的“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可以推论出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B选项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达、商业文明深厚久远,许多成功的商贾,都把诚信作为经商和做人的信条,下列突出商业诚信的是( )
A.商朝王亥“立皂市,服牛马,以为民利”
B.战国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C.春秋范蠡“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
D.晚清王炽“报效万数千金以赈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商业诚信”,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四个选项中只有C项体现“商业诚信”之义,正确。其余ABD三项无从体现“商业诚信”,排除ABD三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经营理念·商业诚信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汉书·食货志》记载:“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材料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鞅之法废除了井田制 ②商鞅之法后土地可以买卖
③土地可以买卖是贫富分化的根源 ④商鞅之法不利于国富民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结合材料“除井田”可知①说法正确,依据“民得买卖”可知②说法正确,依据后面一句话可以得出③说法正确,结合所学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秦的强大和富强,所以④的说法不正确,所以选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内容及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 ( )。
A.工官监管的夜市
B.政府管理的正规市场
C.物流通畅的草市
D.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宋代以前,我国城市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市坊分离,有严格的空间和时间限制,所以东汉长安的市属于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故B正确。草市和夜市在这个时期还没出现,城市也多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故A、C、D三项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