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1分)17—18世纪的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东西方几乎同时产生了反映此种变革的启蒙思想。在西方,伏尔泰、孟德斯鸠以及卢梭是代表;在中国,主要代表人物是黄宗羲、顾炎武以及王夫之。但其历史结果迥然不同,欧洲的启蒙运动成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促使人类历史向近代化迈进;而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列出17—18世纪中外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各一例。(2分)
西方:
中国:
(2)为什么“明清之际中国的启蒙思想只存留在思想家的著作之中,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进一步变革”? (3分)
(3)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是如何寻找思想武器来推动社会变革的?(6分)
参考答案:
(1)西方: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中国:黄宗羲主张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其他符合题意者亦可。2分)
(2)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限制启蒙思想发展;宋明理学占主导地位不利于启蒙思想传播;工场手工业发展缓慢使启蒙思想缺乏社会基础。(3分)
(3)林则徐等人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张学外国、实行君主立宪;孙中山等革命派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陈独秀等民主主义者提倡民主和科学,?抨击封建思想;李大钊等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6分)
【拓展提升】?时下的历史问答题在设计时会体现出选择性,如本题(1),可供回答的中外启蒙思想家比较多,选择权在答题者手中。答题时要注意,一定要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最符合题意的内容,以保证得分。
本题解析:
本题第(1)问属于知识再现型问题,虽然简单,但要注意回答某个思想家的具体主张,切勿统而言之。问题(2)属于现象分析型问题,要善于将问题转化——中?国启蒙思想没有推动社会变革.是因为该思想没有广泛传播;没有传播是因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存在不利情形,这些情形就是问题的答案。问题(3)也属于知识再现型问题,回答时要把握住“怎样寻找”这一核心,围绕“寻找”组织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世纪中后期以来,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随之消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维新思想于19C末占主流,引发了戊戌变法运动;民主共和在辛亥革命后占主流(20C初);民主科学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中占主流,马克思主义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传入中国。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又出现袁世凯复辟的根本原因是
[? ]
A、帝国主义扶植的结果
B、立宪派的支持
C、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D、辛亥革命不彻底,封建复辟势力依然存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
[?]
A.地主阶级改革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