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凡尔赛体系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纳粹党制造国会纵火案
B.德国扩充陆军,重建空军
C.希特勒成为德国元首
D.德军开进莱茵不设防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1933 年,德国退出国联,放手进行扩军备战。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关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的局部侵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九一八事变是世界上最早的法西斯侵略
B.国联成为推行绥靖政策的工具
C.西班牙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D.法西斯的侵略野心越来越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36年7月,在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的策划和指挥下,以西班牙驻摩洛哥殖民军头目佛朗哥为首的西班牙反动势力,发动了武装叛乱。西班牙人民奋起抗击,德国、意大利先后出兵 30余万,进行武装干涉。全世界革命人民和进步人士愤怒谴责法西斯侵略者。在共产国际的号召下,苏联、意大利、美国、加拿大等5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组成了“国际纵队”,奔赴西班牙前线,同西班牙人民一起浴血奋战,故C项不正确。
点评: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的局部侵略,包括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5年意大利挑起侵占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地处战略位置,而且自然资源丰富,从而早已成为了意大利的侵略对象。),1936年德意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3月,德国侵吞捷克斯洛伐克。这些局部侵略的影响: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纷纷得逞,一方面壮大了法西斯的实力,另外一方面助长了其侵略的气焰,从而使世界大战的危险越加迫近。另外,广大的被侵略地区的人民早于二战爆发就已遭受法西斯的蹂躏,灾难深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日本驻华公使说:“目前世界危机势必迫使我国政府采取影响深远的行动。当珠宝店着火的时候,要保证珠宝店附近的人不去拿几个珠宝是办不到的。”
材料二: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之一顾维钧说:“中国应该在和会上理直气壮地提出山东问题。不能对英法抱太大的希望,真正可以指望的只有美国的支持。”
材料三: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说:“我们参加世界战争,主要目的就要维持条约的神圣,中日两国既有1915年5月的中日协 定于前,又有1918年9月24日换文于后,英法等国与日本所订的条约又有维持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利义务。在这种情形下,山东问题似无法变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世界危机”指的是什么?“影响深远的行动”的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中顾维钧“理直气壮”的理由是什么?他的话反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一种什么心态?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美国政府的态度。巴黎和会上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1)一战。独霸中国。
(2)中国是战胜国。对美国抱有幻想。
(3)不支持中国政府的主张。说明:帝国主义国家无视弱小国家的主权;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主权并不能得到保证。
本题解析:材料一反映了日本借一战机会出兵山东侵略中国的情况。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政府试图借战胜国的地位收回山东主权。材料三反映出美国对中国的正义要求并不支持。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操纵巴黎和会的英法美等大国在惩处和削弱德国问题上争夺的根本点是(? )
A.争夺对德国的控制权
B.争夺对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C.争夺战争赔款
D.争夺地区及世界霸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2年,普奥联军武装干涉法国。《莱茵河军团战歌》迅速在义勇军中传开。马赛市的义勇军唱着这首战歌进军巴黎,“前进,法兰西的儿女们,那光荣的时刻已来临!……公民们,武装起来!用敌人的污血,灌溉我们的田野!……”
(1)《莱茵河军团战歌》即著名的《马赛曲》,歌中号召“公民们”起来保卫祖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法国“臣民”变“公民”的思想和政治方面的原因。(4分)
材料二?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曾在议会中宣称:让别的民族去分割大陆和海洋,而德国
人只满足于蓝色的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也要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盘。1914年德国
殖民地面积还不到英国殖民地的1/4和法国的1/3。
(2)普法战争后,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皮洛夫的讲话反映了德国要争夺世界霸权。这一时期除租借中国胶州湾外,德国还参与了哪些对中国的侵略行为?(2分)
材料三?要维护国联,面临一个道义上的两难:要坚持捍卫大战后的欧洲现状,就必然
违反民族自决原则;而要坚持民族自决,1919年的现状就会被打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评价说:“我想象不出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属于世界上精力最充沛、是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致伍德罗·威尔逊的备忘录,1919年3月25日)
材料四?法德关系示意图?
(3)综合材料三和材料四,说明法德关系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说明出现图五所示局面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1)思想方面:启蒙思想的传播,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政治方面:1789年法国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颁布了《人权宣言》,制定了1791年宪法。(4分)(2)反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参与三国干涉还辽;参与发动了对中国的八国联军侵略战争,与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取得侵略特权。(2分,如果回答出瓜分狂潮也可给1分)(3)一战前,法国和德国通过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进行对抗,导致一战爆发;一战结束后,法国通过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二战结束后,法德抛弃前嫌,建立欧洲共同体。(6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在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下,西欧国家不愿意象过去一样受美国控制,通过联合积极为提高自己的政治经济地位而努力。(2分)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的是法、德先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及之后两国之间关系的发展,结合有关知识即可得出。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