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A.主张工商皆本、B.主张学以致用 、C.主张追求人性均是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而主张君主立宪则是直到后来康有为、梁启超等才有的政治思想观念,所以本题答案就是D。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某村庄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经常这样教育自己的子孙:“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为人处事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得饶人处且饶人”“浪费会遭到报应”。你认为老人的言论反映出他继承了中国哪些传统思想?(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施恩图报非君子,恩将仇报是小人”“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体现了儒家“仁”的思想;“为人处事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体现了道家“顺其自然、清静无为”的思想;“浪费会遭到报应”体现了墨家崇尚节俭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题干中“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地方权力过大”等信息可以看出,这里的儒家思想意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儒学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正确选项是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
A.格物致知
B.心即理也
C.发明本心
D.致良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特征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真知和未尝真知在于是否通过实践得到,这和朱熹强调的通过实践获得真理的认知论——“格物致知”相一致。所以本题正确选项为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文学的主要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