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吟道:“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早日结束两岸分离局面,实现祖国统,邓小平提出了
A.对内改革
B.一国两制
C.创办特区
D.对外开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题目中涉及到的是台湾问题,可见是祖国统一问题,为此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予以解决,ACD不是正确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说明《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是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
①对社会性质的界定?②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
③关于国家主权所属的规定?④制定背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国民革命兴起的标志是(?)
A.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B.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D.五卅运动掀起反帝高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国共两党、四个革命阶级联合进行的国民大革命兴起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中国等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参考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由题干“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可知,C正确;ABD材料没有直接体现出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