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
?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敦行礼让,使乡闾之间,少敬长,妻敬夫,此则贵矣。”
——《贞观政要》
材料三?土地若归少数富人者之所有,则可以地价及所有权之故,而妨碍公共之建设,平民将永无立锥之地矣。苟土地及大经营皆归国有,则其所得,仍可为人民之公有。盖国家之设施,利益所及,仍为国民福利,非如少数人之垄断,徒增长私人之经济,而贫民之苦日甚也。
——孙中山《上海南京路同盟会机关的演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位东西方先哲,就建设和谐社会各提出了什么主张?(3分)
(2)依据材料二回答唐太宗关注民本的主要措施有哪些?其出发点是什么?(答题不得照抄原文)(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担忧?为此他提出了什么设想?谈谈你对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认识?(7分)
2、判断题 下图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在1899—1930年间与外商占南通地区产量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大生纱厂对列强经济侵略有抑制作用?
②外国纱厂一直在中国拥有绝对优势
③国际环境影响了大生纱厂的发展?
④大生纱厂主导了南通的近代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判断题 1945年12月,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问题的文件规定: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并把日本的工业生产能力维持在20年代后半期的水平,日本人的生活水平不高于亚洲的其他国家。1949年美国政府决定大幅降低对日本的赔偿要求,1950年5月停止战争赔偿计划。造成美国政府变化的原因是
[? ]
A、扶植日本对抗西欧
B、恢复日本经济,利用日本作为冷战工具对抗中国和苏联
C、与苏联争对日本的控制权
D、缓和与日本矛盾,建立良好的盟友关系
4、判断题 在西方民主制度下,国家大事的通过与否决、决策机构与程度各国不尽相同,反映了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问题。?
①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机构是?。
理由是?(2分)
②1840年,英国要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机构是?。
理由是?。(2分)
③1914年,德国对英法宣战。决策者是?。
理由是?。(2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2分)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2分)
(3)19世纪70年代,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确立共和制。根据所学知识,填充表格内容。(3分)
国家
| 国家元首
| 元首产生方式
| 元首与议会关系
|
德国
| 皇帝
| ?
| 行政权控制立法权(或皇帝操纵议会
|
法国
| ?
| 议会选举
| ?
5、判断题 1880年时,我们所面对的不完全是一个单一的世界,而是一个由两部分复合成的全球体系;一部分是已开发的、具有主宰性的、富有的;另一部分是落后的、依赖的、贫穷的。导致这种“全球体系”形成的因素有 ①新航路的开辟?②殖民扩张?③工业革命?④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运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