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下列关于苏联经济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彻底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B.勃列日涅夫在工业上推行新经济体制
C.戈尔巴乔夫对经济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是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赫鲁晓夫改革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但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故选A项。B、C、D三项均符合史实,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写道:“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下列对“停滞于静止状态”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口多,消耗大,影响社会财富的积累?②经济政策不合时宜
③土地私有制的长期存在?④作者的结论是基于横向比较研究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776年的中国属于封建社会的末期,清朝时期;这一时期政府推行重农抑商及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丧失了扩大世界贸易的可能,形成近代中国的落后。故②正确;材料认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是与西方国家相比的,故④正确。选C。①项说法错误;并不是土地私有制的长期存在导致了清朝时期的停滞。故排除③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1993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倡导的经济政策理念是
A.自由放任政策
B.国家强权干预政策
C.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勃列日涅夫统治后期,苏联陷入困难的根本原因是
A.个人崇拜盛行
B.政治生活僵化
C.对外扩张
D.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可用迁移推导法,即用所学知识去迁移推导而得到出正确判断。由于改革失误,苏联所固有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体制活力衰退,整个国家陷入困难时期。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是:
A.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
C.国家掌握一切经济命脉
D.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恢复遭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产生的严重弊端,实现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目的,但在实施该项政策之前苏联已经通过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掌握一切经济命脉,这一社会背景是苏联实施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前提条件,答案选C,A B两项均是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目的, D项说法错误。
考点:“新经济政策”
点评:“新经济政策”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和难点。高考之所以一再关注“新经济政策”是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尝试,尽管其有很大的不足,最终也未能在俄国完全贯彻,但是其首创精神给后世带来重大启迪和影响,尤其是对今天如何将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推进仍发挥重要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