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影响和推动二战后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西欧走向联合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C.不结盟运动兴起
D.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是在20世纪60、70年代,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冷战起源的原因。(6分)
材料二?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6分)
材料三?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
(3)材料三认为“美苏40余年冷战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2分)
原因: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4分)
(2)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2分)
因素: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世界多极化新力量的发展。(4分)
(3)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国家;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4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
(2)材料二指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70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可见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是缓和与紧张并存。冷战时期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一方面是由于美苏势均力敌;另一方面是由于世界多极力量的制约。
(3)该问考查冷战对国际社会的影响,要求以亚洲地区为例,举两例加以说明: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国家;越南战争;新中国建立初期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4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讲话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 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建交的政治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6分)
片段二? 50年来,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加500多倍;人员往来从无到有,已经
接近每年200万人次;有5万法国人正在学习汉语,学习法语的中国人数达到10万。
(2)片段二运用了数据说明方法。这些数据反映出哪些信息?(4分)
片段三?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罡。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诸子百家学说中具有世界性文化意义的内容。(4分)伏尔泰等法国思想家们为人类提供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4分)
(4)以史实说明片段三中所说近现代史上中法两国的相似经历。(6分)
参考答案:
(1)背景:美苏冷战;中苏关系恶化;法国希望摆脱美国对欧洲的控制。(4分)
影响:中法建交有利于促进中国同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2分)
(2)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综合国力增强、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中法交流频繁等。(4分)
(3)中国:如仁者爱人、和谐共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反对战争、国家统一等。(4分)
法国: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4分)
(4)苦难:中国经历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法国经历一战、二战(沦陷)。(4分)
模式与道路:中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法国—发展“混合经济”。 (2分)
本题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从国际格局、中国、法国在外交上的面临主要问题来分析可归纳出美苏冷战,中苏关系恶化,法国希望摆脱美国对欧洲的控制。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中“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可归纳出中法建交有利于促进中国同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2)从材料二中“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加500多倍”可得出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从“人员往来从无到有,已经接近每年200万人次”可得出中法交流频繁;从“有5万法国人正在学习汉语”,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综合国力增强。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诸子百家的思想来归纳即可,如仁者爱人、和谐共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反对战争、国家统一等,第二小问结合法国启蒙思想的思想主张来归纳即可,如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
(4)第一小问苦难结合材料中“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的信息,联系史实可归纳出中国经历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法国经历一战、二战;第二小问模式与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法国发展“混合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2分)
主题一 东西方文明的相遇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
一一摘编自《清史编年》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北。朕披阅表文,词意肫垦,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示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成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摘编自《清实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英两国在对待通商问题上体现出怎样不同的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6分)
主题二 东西方的文明发展观
材料二?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一一塞缪尔·亨廷顿
对世界文明的未来发展及走向,费孝通概括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两人的文明发展观各是什么?(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西方文明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英国:平等通商的观念。(2分)中国:朝贡贸易的观念(或不平等通商的观念)。
原因:(答任意两个角度即可得4分)
?
经济因素
制度因素
政策因素
思想因素
中国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闭关锁国
封建等级
英国
商品经济的开放性
资本主义制度
殖民扩张
自由平等
(2)亨廷顿:文明冲突论;(2分)
费孝通:文明共存(或和谐共处)。
(3)东西方文明成就都很突出,并推动了社会和历史的发展;(4分)
东西方文明有共性并有明显的差异性,呈现出文明多元的特点;
东西方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互交融。(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本题解析:(1)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对发展贸易认识明显的不同,英国主张的是平等通商的理念,而清政府认为是朝贡贸易。二者的认识的差别主要是两国的经济基础不一样造成的。(2)亨廷顿认为主宰全球的是“文明的冲突”,而费孝通认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体现了和谐的思想。(3)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试题,主要从文明的多样性、文明的借鉴性和对待不同文明的认识等角度进行分析。
点评:在历史上,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不一样和传统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文明。每一种文明都有自身的存在的价值和合理之处,因此不同文明之间需要交流,交融吸收先进的因素。认识到文明是多元的,充分尊重不一样的文明。文明之间有摩擦,但是冲突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和谐的世界的建立需要文明的和谐相处。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是?
A.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B.“八一九”事件的发生
C.苏共中央“二十八大”的召开
D.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独联体扩大到绝大多数加盟共和国,标志着苏联的解体。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