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关张居正改革,清初任源祥说“天下有不得不条鞭之势,张江陵(居正)不过因势而行之。”你认为有利于实施一条鞭法的客观形势是?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历史趋势 ?
B.无地少地的贫民希望“悬法于众”、以法理政、建立公平公正的平等社会 ?
C.实施一条鞭法,有利于稳定农业生产,有利于小农经济的进一步巩固 ?
D.有利于保 护豪强地主利益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发动兼并战争的需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阐释的能力。注意题干强调的是“最主要目的”A、B、C都不是最主要的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因此ACD均正确。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改革的背景而不是作用,故选B。
点评:孝文帝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习俗等一系列方面进行了改革。在政治上,采用汉族典章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均田制,使北方的游牧民族定居了下来,采用了农耕的方式,在习俗上推行全面的汉化。这些措施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融合。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楚悼王素闻(吴)起贤,(吴起)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史记·卷65孙子吴起列传》
材料二?(商鞅)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努)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收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令行于民期年(一年)……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令之不行,自上犯之”……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方面有何相同之处?原因何在?(4分)
(2)材料二的目的是什么,通过什么途径达到? (6分)
(3)概括以上两条材料的结果,并据此谈谈你的认识。(4分)
(4)你认为商鞅变法的哪一经济措施对后来的封建经济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商鞅要采取这一政策?试分析其主要影响?(6分)
参考答案:(1)削弱奴隶主贵族势力,提高军队战斗力。因为在战国剧烈兼并的战争环境中,政权与军队有特别重要的作用。(4分)
(2)富国强兵。途径:用什伍制连坐法建立严密的基层组织;用大力赏罚的办法发展农业生产;以军功为基础,授爵赐田,削弱旧贵族势力。(6分)
(3)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认识:要发展、强盛,必须进行改革,因循守旧,必然失败。改革必然受到旧传统势力的阻挠,要顶住各种阻挠,把改革进行到底。(4分)
(4)措施:重农抑商。
原因: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保证国家赋税徭役兵役来源;维护社会安定,巩固地主阶级政权。
影响:积极:①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消极:①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导致经济结构单一。(6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的理解。
第(1)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第(2)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第(3)问,认识主要从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结果总结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得出认识。
第(4)问,根据材料,在对材料信息整合、归纳的基础上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三长制取代宗主督护制,对北魏社会的积极意义是
①有利于清查户口?②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④促进了民族融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