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人们称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七天”,最主要是因为
[? ]
A.有助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B.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C.美国长期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D.为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奠定基础
2、判断题 材料:“……哪还有个人幸福?哪还有个人安康?谁使我们流浪?谁使我们逃亡?谁使我们国土沦丧?谁要我们民族灭亡?来,来,来!来,来,来!我们休为自己打算,我们休顾个人逃亡。我们应当团结一致,走上战场誓死抵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争取中华民族的解放!”——《离家》“……九杯酒儿大气饮,日本鬼子凶得狠,死了中国同胞们;十杯酒儿大气浓,我去当兵打冲锋,日本鬼子赶回东”。“……有钱出钱把国救,有力出力把枪托;我们打得持久战,日本把我莫奈何。”?
——摘自《抗战时期的重庆民谣新闻集》
(1)据材料指出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战略方针。这些歌曲、民谣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据材料分析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五: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说:“在犹太人被纳粹屠杀、驱赶而流浪于世界各地之时,犹太人得到了上海人民的庇护,我和以色列人民及政府从内心深处感谢你们的帮助。”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又称《上海公报》)。双方郑重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 沖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2)据材料,指出中国人民在对外交往中的态度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原因以及中美《上海公报》发表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固宪章精神的堆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雏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的雏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 ]
A.甲、丙、丁
B.乙、丙
C.甲、乙、丁
D.丙、丁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图二:1757年后,清朝只允许外国人在广州一地进行贸易,图为当时的贸易场景。)
(图三:近代通商口岸开放)

(图四:《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图五: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六:新时期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六幅图片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或方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我国为什么实施图四和图五所反映的那种外交政策?
(3)图一至图六客观地反映了百年来中国外交的风雨历程,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就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1954年)
(1)材料一中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外交原则?在1955年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什么著名方针促使了会议的成功?
材料二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
——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
(2)材料二中的决议是在什么时候被联合国大会通过的?这一决议的通过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双方同意,各国……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美某外交公报(1972年)
(3)材料三所示外交公报的名称是什么?这一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