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面材料:
1979年11月27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登载了一则新华社短讯:“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今天上午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编委会副主席费·吉布尼和保·阿姆斯特朗,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教授和夫人。会见时邓小平副总理同来自美洲的朋友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从上述报道中,人们看到的只是礼节性的外交辞令。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出版后,人们从中发现了这次谈话的内容。
邓小平在这次谈话中说,中国实现现代化是“一场新的大革命。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我们要发达的、生产力发展的、使国家富强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此语一出,石破天惊!
此后,邓小平在不同场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进行了多次阐述。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是做了明确的论述。
请回答:
(1)A.(文科生做)1979年11月邓小平的谈话为什么没有受到重视?谈谈你的推测。(4分)
B.(理科生做)1979年11月邓小平的谈话的历史背景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辟,它的标志是什么?(4分)
(2)邓小平南方谈话时再次谈论这些问题起到什么作用?1979年的谈话如果公开,你认为能起到南方谈话的效果吗?说说理由。(12分)
参考答案:(16分)
(1)A.没受重视的原因: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计划经济的思想占主导地位;?邓小平当时的职务仅是副总理;?中共领导层的认识存在分歧。(言之有理,两点即可,4分)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分)
(2)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6分)
不能;因为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的思想认识还不能接受,经济转型的条件也不具备。(6分)
本题解析:(1)A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1979年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计划经济的思想占主导地位;?邓小平当时的职务仅是副总理;中共领导层的认识存在分歧,没有形成统一认识。B?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开始。
(2)1992年“南方谈话”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有利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79年的谈话如果公开,不能起到南方谈话的效果,因为当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的思想认识还不能接受,经济转型的条件也不具备。
点评:历史原因类问题:(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政治+经济+思想)(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深圳是中国第一座标界-- 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B.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
C.深圳是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D.深圳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该成果( ?)
A.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聪明的结晶
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
C.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
D.是引领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旗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邓小平理论科学的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聪明的结晶。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其中“又是一个春天”到来的标志是
[?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根本目的是
?[?]
A、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B、纠正“文革”以来“左”的错误?
C、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 ?
D、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