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我国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初步形成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正确选项为B。
考点:对外开放格局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要掌握我国逐步对外开放的过程,考查历史事件发展脉络的掌握。常与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意义结合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赫鲁晓夫上台后,首先对农村作了实际调查,对农业和粮食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农业改革。下列结论不符合其调查结果的是
[? ]
A.农业生产管理过于集中
B.农民对劳动生产的成果漠不关心
C.农产品的收购价格过高
D.农业发展不能满足居民生活需求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1956年7月14日毛泽东亲自命名的“解放”牌汽车驶出总装线。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建设的最突出的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并重
D.优先发展高科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1956”年的时间信息把握时代背景,汽车产业应属于重工业部分,而毛泽东亲自命名,说明国家政府对重工业的重视,因此,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A项正确;B项与A项是相对立,经前面分析可知B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50年代,我国科技水平低,D项说法也与史实不符。故选A。
考点:“一五”计划
点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显著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其原因是:
(1)从历史因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
(2)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外部经验看,苏联的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关于勃勒日涅夫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勃勒日涅夫改革相关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最早的改革开始于南斯拉夫,故排除A项;勃勒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并是苏联的实力增强,可以排除C、D两项,故答案为B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毛泽东同志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从发展的眼光看1991年苏联的解体,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应该承担的共同责任是(? )
A.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理论水平低下
B.把经济改革的重点转移到重工业方面
C.个人作风专断,政治生活僵化,人民生活改善不大
D.他们的改革都没有能纠正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长期错误,治本不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实则考查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那就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