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阐释”“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
A.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B.“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为了克服国内危机,戈尔巴乔夫先后进行了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
D.在2008年总统选举活动中,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新一届总统
2、判断题 《说文》:“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这符合史学家刘知几的
[? ]
A.史才
B.史学
C.史识
D.史德
3、判断题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在这里,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该:?
[? ]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历史
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4、判断题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
A.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
B.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
C.史学无需穷尽人类的文明史
D.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研究历史
5、判断题 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 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1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 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 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