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的工业。从中可以看出 ?
①资本流动是资本主义世界的特有现象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需要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③资本流动是催生出古老民族工业的动力
④资本流动促使新的工业取代古老的民族工业?
[? ]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关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B.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C.相互矛盾,相互对立
D.区域经济集团对经济全球化有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龚祥瑞在自传《盲人奥里翁》中记载:“辛亥革命那一年,在我出生的那一天(旧历六月初八),父亲头上留了四十多年的辫子竟被守城门的乡勇给剪去了。”这一材料说明
A.清末已出现市民的辫子被乡勇强迫剪掉的现象
B.清末新军和军官学堂的学生剪辫子之风已形成
C.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巨大变化
D.清朝末年乡勇自作主张强迫市民剪掉辫子成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辛亥那一年”“旧历六月初八”可知辛亥革命尚未爆发,故C错误;“父亲头上留了四十多年的辫子竟被守城门的乡勇给剪去了。”“尽然”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惊讶,故B和D错误,故正确的选项是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小球转动大球”是中美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这段佳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日内瓦会议
C.“乒乓外交”
D.万隆会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同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问中国,(参看案例)28日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宣布中美双方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因此C是正确答案。
点评: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国的力量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增长;美国的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不得不调整他的全球战略,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相关问题:
材料一:康熙元年(1662年)七月派都司王维明等人前往(台湾)劝说“朝廷诚信待人,若释疑遵制,削发登岸,自当厚爵加封”,然郑经(郑成功之子)提出“依朝鲜例,称臣纳贡”。康熙皇帝明确指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台湾乃中国之领土。”……康熙六年五月,招抚人员赴台湾,郑经称台湾远在海外,“非属(中国)版图之中”。……
材料二: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月,施琅到福建前线主持归台大计。二十二年六月率精兵2万、战船300只,跨海取澎湖。……郑军已是全军覆没,同年八月十三日,施琅率军入台。郑克爽(郑经之子)缴械投降,施琅进入台湾。?――以上摘自《康熙统一挡案史料选书籍》
材料三:康熙皇帝……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包括:实行“更名田”制度,还田于民,奖励垦荒,扩大农业种植面积;兴修水利,修治黄河、淮河和大运河。
材料四: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政府恢复了福建水师建制。至康熙十八年年底,福建水师已有战船240艘,官兵28580名。
材料五:澎湖海战结束后,施琅贯彻康熙帝“因剿寓抚”的方针,下令暂停军事进攻,禁止杀戮,张榜安民;优待战俘,放其归台;向台湾军民发布《安抚输诚示》,宣扬清政府宽大投诚者的政策;又派人劝说郑克爽投诚。施琅郑重表示:“断不报仇!当日杀吾父者已死,与他人不相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七月五日以郑克爽为首的郑氏集团完全接受了清政府的和谈条件,放弃抵抗企图,向清政府缴械投诚。十三日,施琅率清军在台湾登陆,接管台湾全境。
材料六:第二年,康熙帝下诏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蒋毓英担任第一任知府。蒋毓英在任内颇有政绩,使台湾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其政治地位更加重要。―----《大清王朝》
(1)据材料一,你认为康熙帝与郑氏集团的根本分歧是什么?(2分)康熙帝对台湾是什么观点?(2分)
(2)据材料一、二分析:康熙帝在台湾问题上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政策?(2分)政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四、五,简要分析康熙帝最终能以武力统一台湾的原因。(8分)
(4)根据材料六说明康熙帝对台湾的治理措施,(2分)及所起到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1)根据分歧在于是否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2分)康熙认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2分)
(2)政治招抚或劝降到武力统一(2分)郑氏集团坚决分裂台湾(2分)
(3)①采取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为统一台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建立起强大的水师部队,具备了统一台湾的军事实力和战争手段;
③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因剿寓抚”
④善于用人——施琅坚定贯彻康熙的战略方针,弃私怨顾大局
(4)设置机构。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促进台湾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了台湾统一的相关知识点。(1)据材料一“然郑经...依朝鲜例,称臣纳贡。康熙皇帝明确指出“朝鲜系从来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台湾乃中国之领土。”可知康熙帝与郑氏集团的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康熙认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2)据材料一、二,“招抚人员赴台湾...率精兵2万、战船300只,跨海取澎湖...”可知康熙帝在台湾问题上先后采取的政策有政治招抚或劝降到武力统一,政策变化的原因是郑氏集团坚决分裂台湾(3)根据材料三、四、五,“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恢复了福建水师建制...贯彻康熙帝“因剿寓抚”的方针,下令暂停军事进攻,禁止杀戮,张榜安民;优待战俘,放其归台;宣扬清政府宽大投诚者的政策;又派人劝说郑克爽投诚”康熙帝最终能以武力统一台湾的原因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为统一台湾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建立起强大的水师部队,具备了统一台湾的军事实力和战争手段;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善于用人(4)根据材料六“下诏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使台湾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其政治地位更加重要”康熙帝对台湾的治理措施是设置机构。由材料可知所起到的作用有使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促进台湾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