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一感叹反映的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A.克己复礼
B.仁者爱人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原文出自《论语·八佾篇》。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因此,在议论季氏时说:“在他的家庙的庭院里用八佾奏乐舞蹈,对这样的事情也能够容忍,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够容忍呢!”因此A符合。BCD三项虽是孔子的主张,但与材料本身意思不符。
点评:孔子:
(1)历史地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在春秋晚期创立儒家学派,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被后人尊称为“ 至圣”。
(2)思想主张:
①核心思想:“ 仁 ”。仁就是爱人,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在政治上:
A. 强调统治者要 以德治民 ,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 克己复礼”。(思想的保守一面,站在保守奴隶主的立场)
C.主张一定程度的改良和革新。
(3)教育方面:
①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②整理“六经”即:《诗》《书》《礼》《易》《乐》和《春秋》。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民国初年的女性发式,时髦的就有十余种,有圆弧式、水波式、镰刀式、垂苏式、绞练式等。男子的打扮也无奇不有,青年人甚至流行起德国威廉二世皇帝的“威廉式”小胡子。这反映了当时
A.求异求新的个性追求
B.民主平等的精神风貌
C.崇洋媚外的大众心理
D.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辛亥革命结束了独裁专制的封建帝制时代;开创了天下为公的民主共和时代。时代的转移,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的。经过辛亥革命的洗礼,民国初年的衣食住行、婚姻、家庭、礼仪等风俗习惯,都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变化。A、B、C都不是材料的主旨,故选D。
点评:纵观近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试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这一专题,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报刊、影视通讯五个方面为主要考查内容,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主要集中考查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不同时期的变迁。在学习中,要注意在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工具、大众传播媒体变化史实的基础上,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要注意联系当时世界形势和政治生活对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就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那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最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表现为
A.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积极的影响和其消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但贯彻整个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项的最突出、最重要的历史作用贯彻始终,那就是维护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 D两项是其消极作用的表现,不合题意,B项的积极作用远大于A项,所以答案选B项。
点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最突出的特点,这一制度与以古希腊民主政治为首的西方政治制度有着根本的不同,其原因在于两地生产方式的不同。在中国这一制度在秦代正式确立,此后随着王朝的更迭不断得以强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15年离开中国的俄国人米夫回国后,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期间的见闻写了篇回忆录,他的回忆录中不可能出现
A.在北京观看电影《定军山》
B.在长江乘坐中国制造的轮船
C.在南京听到两位华人朋友互称“先生”
D.在上海看电视转播民国新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一观点最有可能出自
A.《墨子》
B.《论语》
C.《韩非子》
D.《老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从材料的关键信息“礼、义、信”可知这是儒家的思想主张。A《墨子》是墨家的著作,主张“兼爱、非攻、尚贤”;B《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论的著作,符合题意; C《韩非子》是法家的著作,主张“依法治国”;D《老子》是道家的著作,主张“无为而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