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社会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应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1688年)
(1)请分析以上两则材料思想倾向的不同。
?
(2)根据史实说明这两种思想在其所处时代的作用。
?
参考答案:(1)材料一认为:“君权神授”,人民无权议论国王;材料二认为立法权是人?民赋予的,法律应体现人民的利益,否则人民有权反对。
(2)材料一力图维护君主专制,导致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与统治者矛盾激化,是引起革命的原因之?一。材料二为反对专制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国家是活生生的上帝。国家是人造物体,国家负责维持安全的秩序,保护订立契约。……人们将自己的权利一次性全部转让给国家,于是国家就成为拥有最高权力而存在。个人应绝对服从君主的绝对权威,以免产生冲突矛盾。法律和道德规范对主权者不应有任何限制。……主权者应该拥有的12项权力。其中,包括臣民如果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臣民还必须心甘情愿地声明承认主权者的一切行为,如果反抗就可能被杀死。主权者还权决定财产权问题等。主权的权威是绝对而不容置疑的。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二?社会契约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共同体,使人联合,并在联合中保持每个人的自由。这样,人就放弃了天然的自由,而选择了约定的自由。出于理性的选择,人们交出自己的权利,通过订立契约,诉诸国家权力来解决彼此的冲突。它用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捍卫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每个人虽与众人结合,却能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以及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把个人的天赋权利转让给共同体,这种转让当然是有条件的,它的条件是:共同体应符合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国家的权力应符合公意,这样的共同体人民才能服从,人民服从共同体实际上就是服从自己的理性,因为公意是按照人的理性原则确立的。如果每个人都按公意行动,就保证了个人的自由。自由是按自己的理性做事。国家的职责是执行公意,所以必须有一种普遍的强制性的力量,而主权便是这样一种强制性的统治权力。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分析霍布斯的主要观点。(5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卢梭比霍布斯的进步之处。(10分)
参考答案:
(1)否定君权神授,国家是根据契约建立;国家的成立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君主具有绝对的权力,不受契约的约束;人民不能反抗君主;人民将所有权利让渡给国家。(5分)
(2)观点:国家根据契约建立,维护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生命财产和自由);国家的统治应体现全体人民的意志;公民有权推翻不合格政府和国家;人生来就是自由平等的。(6分)
进步:人民签订契约时,只是部分出让权利,人民有权推翻不合格政府;国家统治者应遵守社会契约的内容,不能违背。(4分)
本题解析:
(1)提取材料一的主要信息:国家是人造物体,国家负责维持安全的秩序,保护订立契约;人们将自己的权利一次性全部转让给国家,于是国家就成为拥有最高权力而存在;个人应绝对服从君主的绝对权威,以免产生冲突矛盾;人民不能反抗君主;人民将所有权利让渡给国家。依据上述信息归纳霍布斯的主要观点。
(2)卢梭提出了社会契约论:人们交出自己的权利,通过订立契约,诉诸国家权力来解决彼此的冲突;它用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捍卫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产;共同体应符合全体人民的公共意志,国家的权力应符合公意。对比材料一、二,分析卢梭的思想比霍布斯的进步之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有史家认为:“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其“活力”表现为
A.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层的产生
B.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出现
C.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
D.教权的削弱和宗教改革的开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在11至12世纪,欧洲城市普遍展开了反对封建领主、争取城市自治的斗争。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往往通过赎买获得自治权,但许多城市却依靠武装斗争获得不同程度的独立与自主。如法国的琅城、康布雷、亚眠等,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和米兰等,但这从侧面恰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是城市兴起,市民阶层产生。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不应实行西方式的议会制。因为人民在选举议员时可自由投票,是主人;而在选出议员后,就又变成了奴隶。所以,应该实行直接民主制,由全国公民开全体大会,共同决策和立法,不须选举议员或代表。
材料二?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互相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表达的主张起源于哪一历史时期?实施的政治前提是什么?这一主张在近代西方切实可行吗?试从政权性质方面分析原因。(8分)
(2)归纳材料二所体现的主要思想,这一思想对近代中国是否产生了重大影响,举例说明。(7分)
参考答案:(1)古希腊城邦制时期。前提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国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享有充分民主的是资产阶级,由全国人民开全体大会来决策和立法,是不可能的。(每个要点2分,共8分)
(2)“分权与制”(或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思想(2分)。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因临时约法》,采用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体制为中国资本主义提出一种新的政治构想,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5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制定法律的权利归谁这一点就决定国家是什么形式。……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当共同体一旦把它交给某些人时,它便是神圣和不可变更的;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和委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或以任何权力做后盾,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实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则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个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材料一表明了洛克怎样的政治主张?这一主张有何现实意义?(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怎样的政治主张?洛克的主张与孟德斯鸠的主张有何关系?(9分)
参考答案:
(1)重视立法权,提倡立法权应该由民选的议会来掌握。(4分)意义:为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2分)
(2)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必须分立,而且彼此相互制约,才能保障人民的自由、平等权利。关系:洛克的权力相互制衡的政治主张,是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权力制约理论的直接理论来源。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信息“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它便是神圣和不可变更的”“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和委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概括洛克的政治主张,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
(2)根据材料信息“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概括孟德斯鸠的政治主张。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分析洛克的主张与孟德斯鸠的主张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