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大前提: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别是东西方的先哲。小前提:亚里士多德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结论:孔子也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上述推断
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正确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小前提、结论都错误
D.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和东方社会2000多年,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堪称东方的先哲。孔子的研究领域虽然广泛,但并未涉及自然科学,他主要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因此,孔子不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列言论,出自孔子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C.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大意是说“以德从政,就像天上的北极星,在它所在的地方,满天星辰都环绕它运行。”
点评:?本题可用排除法,BCD分别对应法家、墨家和道家的主张。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和谐社会是对某种以人为本的彼此合作宽容而没有冲突的社会形态的溢美称谓,也是人类社会一直竞逐不息的理想追求。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下右图的人物为建设理想社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些主张对当时社会关系的认识有何明显缺陷?
(2)民生问题是社会和诣的核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解决民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未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与古代先哲和孙中山相比,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主张有何显著不同?谈谈你对这种不同的认识。
参考答案:(1)孔子提出“仁”的主张(或“礼”、“中庸”);缺陷:模糊了等级差别和阶级压迫。(2)孙中山:“三民主义”(或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3)主张:解放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差别和两极分化,最终共同富裕。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只有在中共的领导下,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和谐社会。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愚昧是罪恶之源”,亚里士多德的千古名言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二者的共同点有
①反对盲从?②倡导自学?③体现了人文主义?④强调自我完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对孔子及其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孔子有浓厚的参政意识,强调“学而优则仕”
B.孔子自汉代起就深受历代统治者的尊崇,曾被封为“文宣王”
C.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以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
D.孔子晚年整理了一些古典文献,最著名的是《论语》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主张“学而优则仕”,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曾被封为文宣王,主张克己复礼,改善人际关系。因此ABC均正确。D项错误,孔子晚年确实整理了一些古典文献,但是没有《论语》,《论语》为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做。
点评: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主要观点是仁和礼,强调统治者应该重民,被统治者应该顺从统治者的统治,实现社会的和谐。就个人修养而言,主张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学而优则仕”,孔子的思想被后世所推崇,成为了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