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2分)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1)材料一法治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2分)结台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1分)
(3)材料三中提到的宪法,它体现了哪两个原则?它的颁行有怎样的历史意义?(3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及其法律高度成熟的标志。(4分)
参考答案:
(1)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白饼亥心是“刑罚”。
(2)不同:主权在民;法律至上。(2分)实践: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分)
(3)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3分)
(4)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中西塞罗的“自然法”原则的提出标志其法律高度成熟。(4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从材料一中可以直接提炼出韩非子法制思想的核心是:即“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者,王之本也。”法律是君主制定的,是其统治的重要手段,法律的核心是“刑罚”。(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对比材料一二文字内容可以看出韩非子和孙中山法制理念不同表现在:主权在民;法律至上;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重要事例是: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重要原则是: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其影响是: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罗马人先后形成了三项重要法律成果是指:十二铜表法、公民法和万民法;其中西塞罗的“自然法”原则的提出标志其法律高度成熟。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谈谈对这两次改革成败的认识。结合王安石变法,联系今天的改革开改,思考今天的改革可能面临的困难。
参考答案:
(1)①改革必然会遭到守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②改革的政策措施要体现百姓利益。③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2)①当今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会触及部分阶层、部分个人的利益,这部分力量有可能成为阻力。②腐败也会断送改革成果。③外来因素干扰改革进程。④决策失误影响改革。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发挥题,与现实情况较接近。在回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1)题时要灵活运用逆向思维;回答第(2)题时要注意联系现实。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应该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B.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D.人民要求建立
先进工业国同落后农业国现实的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在建国初的外交政策中,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是
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新中国建立后,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式,我国一直保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当时的国际形式相当复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对我国不断的打压,挤压我国在国际上的生存空间!在万隆会议提出的外交五项原则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32年“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两项光彩夺目的桂冠,落在了荣氏兄弟的头上。荣氏兄弟能够成为“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主要得益于
A.政府的经济政策
B.国内的和平环境
C.优越的社会制度
D.提倡国货运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解题时注意抓住“1932年”、“主要得益于”。联系其时代背景可知在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采取了一些列的政策发展经济,推行国民经济十年发展计划,在这样的环境中,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A符合题意。B表述错误,当时的国内环境并非和平,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且经历了中原大战等战争;C表述不合史实,当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不符合题干中“主要得益于”。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