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明清时期,我国著名的两个丝织中心是
①苏州
②杭州
③南京
④成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下列对“百家争鸣”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百家争鸣”的出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100个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学术派别
C.“百家争鸣”对学术文化及思想道德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D.春秋战国时期国家的分裂割据为“百家争鸣”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指当时出现了许多学术派别,而不是指出现了100个学术派别。《汉书·艺文志》把“百家”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按清政府规定,完粮纳税必须用白银。当时劳动人民必须将出售得来的铜钱折成银两去交纳。因而同是交纳一两白银,19世纪30年代末较19世纪20年代实际上要多交60%。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A.清政府腐败,官员贪污成风
B.清政府财政困难,加重赋税
C.小农经济破产、物价上涨
D.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铜钱贱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最符合下列古代哪一学派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原文大意是:(在圣人进行了土地货财男女之分之后),确定了分配的方式却没有管理的制度,故而立下了法律;法律虽然确定了,却没有掌管的,所以设立了官员制度;官员制度设立了却没有办法达成统一,故而君主就出现了。因此体现了君主专制、以法治国的主张,与法家相符,因此选A。
考点:诸子百家
点评: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是高考历史的重点难点,在历年高考命题中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并且命题方式也相当灵活多样。复习中要关注“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重要主张,并能进行评价。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对应不正确的是
A.道家:老子
B.儒家:孟子
C.墨家:墨子
D.法家:庄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