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至此。以此见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
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题干“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谶告之。”“以此见天心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可知董仲舒认为上天是有意志的,“天人感应”,同时又以上天的名义告诫统治者实行“仁政”。可见①③正确。②不对,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认为大自然运行变化有一定的规律,体现了古代朴素的唯物观,不同于董仲舒的唯心主义思想;④不对,材料无从体现。
点评:客观评价董仲舒新儒学。董仲舒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学说,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但它是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儒家的“仁政”思想、民本思想、伦理道德观念,仍然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C.复古主义思潮盛行
D.人民群众尚未觉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中强调的是根本原因,经辨析可知:B项是客观原因,C、D两项是次要原因,A项才是根本原因,正确答案是A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唐太宗统治时期,在鸿胪寺经常可以看到的人是(?)
A.各国使者
B.宗教人士
C.少数民族首领
D.各地学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唐代的鸿胪寺主要负责对外交流,即类似于今天的外交部,所以其中可以经常看到外国使节,这体现了唐代开放的民族政策,故答案选A项。
点评:高考对唐代社会特征的考查经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①成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②开放的对外政策和宽容的文化心态;③开明的民族政策,较多的涉及到与少数民族的交往史实;④繁荣的经济,一般从均田制,两税法,草市的出现等方面切入,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多加关注和总结。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新时期中国在吸收世界现代文明方面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
材料二?全国人大政协召开情况表
届次
| 时间
| 届次
| 时间
|
第三届全国人大
| 1965.2
| 第三届全国政协
| 1959.4
|
第四届全国人大
| 1975.1
| 第四届全国政协
| 1964.12
|
第五届全国人大
| 1978.2
| 第五届全国政协
| 1978.2
|
第六届全国人大
| 1983.6
| 第六届全国政协
| 1983.6
|
第七届全国人大
| 1988.3
| 第七届全国政协
| 1988.3
|
第八届全国人大
| 1993.3
| 第八届全国政协
| 1993.3
|
材料三?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于1982年全面修改了宪法,以后又通过四个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摘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据此指出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
材料四?近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从1978年到200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2257亿美元,……农村贫困人口由2.5亿人口减少到2300多万人。1978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2006年末已突破1万亿美元。
——以上材料摘自胡锦涛、温家宝演讲稿
(3)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英国卫报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解释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1)政府主导,全面开放;吸收、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方法;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发展市场经济);进入信息时代;外来文化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2)成就: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逐步建成。趋势:制度化、法治化。
(3)根本原因: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成为中国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②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从中国的视角看)
③确立了对外开放的方针,中国逐步融入世界,2001年加人WTO。(从世界的视角看)
④进入21中国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变化,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从21世纪的视角看)
总之,所有这一切都源于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本题解析:(1)分析图片,围绕着改革开放、引进资金和技术;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接受外国教育;外来文化对生活习惯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回答即可。(2)考察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答出两则材料体现出来的即可。(3)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党的领导及其理论的指导。(4)考察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强调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对中国历史的巨大影响,进而强调繁荣昌盛的中国将在21世纪对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周恩来在尼克松访华前夕提交的一份内部报告中指出:“美帝国主义没有任何选择,只能同中国改善关系,以便与苏修相对抗。……由于尼克松内外交困,所以,他强烈要求访华,他来时,不得不带些东西来。”材料表明
①中美关系结束了对抗,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②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仍然存在
③中苏友好结盟关系破裂,两国关系日益恶化
④美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是与苏联争霸的需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周恩来在尼克松访华前夕提交的一份内部报告”说明此时尼克松尚未访华,两国关系还未实现正常化,①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美帝国主义没有任何选择”说明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仍然存在,“同中国改善关系,以便与苏修相对抗”说明中苏友好结盟关系破裂,同时能说明美国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是与苏联争霸的需要,②③④表述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答案选B。
点评:中美建交深受二战后国际格局发展变化的影响,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美国经过二十几年对新中国的孤立政策,逐渐意识到外交政策的失败,而当时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不得不考虑改善中美关系;②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屯兵于东北造成威胁,也要改善中美外交关系,中美关系缓和、乃至建交,这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的愿望和利益;③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第三世界国家,同时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日益重要。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