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观察下图,起义者的目的是

十二月党人起义
[? ]
A.要求沙皇废除农奴制
B.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C.要求沙皇加强农奴制
D.要求沙皇推行全面的改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从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俄国同西欧国家相比一直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
A.改革不彻底
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C.农奴制未废除
D.对外扩张影响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属同一事件原因的因素也要分清其因果关系。C项“农奴制未废除”,造成A项“改革不彻底”和B项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D项显然是次要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俄国农奴制正式确立于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7世纪中期
C.18世纪以后
D.伴随着土地所有制发展而确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世纪中期农奴制危机在思想领域的表现是(?)
A.克里米亚战争
B.农奴骚动
C.新思潮的涌动
D.民粹派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工业发展不仅缺乏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更造成国内市场的极端狭窄。农奴制度的存在已经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新思潮的涌动是农奴制危机在思想领域的反映。A、B、D发生在军事、政治领域,故选C。
点评:农奴制给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消极影响,俄国工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其他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越来越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农奴制已经成为阻碍俄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障碍,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出现了十二月党人起义和知识分子的反沙皇斗争,促进人民的觉醒,对俄国专制统治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 眸
1861年改革保留大量的农 奴制残余,农村中村社对农民 的控制依然严密。1905年革命 后,俄国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 有制的要求日益强烈,农民暴 动不断。为此,俄国首相斯托 雷平(1906 -1911年在任)制 定了新的土地政策。
1906年11月22日,俄国 颁布法令,准许农民退出村社。
每个农民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并允许出卖。村社拨给退社农民的土地必须在一个地段 内,使之可以成为独立田庄或独家农场。政府通过农民银行贷款给富裕农民,作为其购买土地和 建立农场之用。但条件是不准许没收贵族庄园……。
1906-1915年,有200余万户农民退出村社。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于缺乏农具和资 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前夕俄国社会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中斯托雷平土地改革的内容,此次改革是什么性质?主要保护了哪些阶层的 既得利益?简要阐述斯托雷平改革的影响。(9分)
参考答案:
(1)农奴制改革后,保留了农奴制残余;村社仍束缚着农民;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美欧国家。(写出三点即可,共6分)
(2)资产阶级性质。(1分)主要保护了贵族和富农的利益。(2分)
影响:积极方面:农民进一步摆脱了村社的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一些劳动力。局限:“为保护地主利益而扶持富农,却根本不顾贫苦农民的利益,加剧了贫富分化,激化了社会矛盾。(6分)
本题解析:
根据材料“1861年改革保留大量的农 奴制残余,农村中村社对农民 的控制依然严密。1905年革命 后,俄国农民消灭封建土地所 有制的要求日益强烈,农民暴 动不断...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于缺乏农具和资 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并结合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即可概括出斯托雷平土地改革前夕俄国社会的特点。
根据材料“...1906年11月22日,俄国颁布法令,准许农民退出村社...政府通过农民银行贷款给富裕农民,作为其购买土地和 建立农场之用。但条件是不准许没收贵族庄园...其中大多数退社贫苦农民由于缺乏农具和资金,不得不把土地以低价出卖给富农。”即可概括出中斯托雷平土地改革改革的性质及其主要保护了的阶层利益。斯托雷平改革的影响可以从阶级斗争、社会发展、农奴制改革的角度说明。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