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思想的演变,题目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汉朝时期的董仲舒和明末清初时期的黄宗羲针对君臣提出不同的主张是与当地社会背景相关的,所以A项正确,B不符合孟子C不符合董仲舒D不符合汉朝时期的时代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作琅琊台,立石刻”。图2为琅琊石刻拓本,内中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字样。这些文字内容反映出秦始皇立琅琊石刻是为了

①宣示皇帝权威?②宣扬君民同乐
③强调国家统一?④推行郡县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和图片信息中可知,“今皇帝并一海内”可知③正确;“以为郡县”可知④正确;“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作琅琊台,立石刻’”,可知①正确;材料中没有宣扬君民同乐的意思,②不正确。故答案选择D项。
点评:关于图片漫画类试题,关键是要对题目所提供的图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判读,一般应做到“四审”“三判”“二补”。 对图片漫画要“四审”:一审图片漫画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二审图片漫画反映的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三审图片漫画的关键信息;四审多幅图片漫画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对备选项要“三判”:一判是否符合图片漫画所反映的史实;二判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判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对图片漫画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二是要以文补图。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对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西方国家经济侵略下所带来的客观进步
B.有利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侵略
C.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D.在近代中国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全面分析能力。对这个问题主要就是对近代资本主义侵略的分析要全面评价。通过分析其背景,在半殖民地半中国社会,是不可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此题容易错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个人或家庭不再拥有土地所有权始于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
B.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完成后
C.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后
D.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1950~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 ,土地属于农民个体所有,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完成后土地开始属于集体,之后的1958年人民公社和1978年以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属于公有,所有符合题意的是B,CDA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A.明确了人民的权利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题目中可以明确的看出约法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但上升到本质的高度,这是民主的反映,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伟大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