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对峙的实质是
A.两种文化传统的对峙
B.两种政治力量的对峙
C.两种军事力量的对峙
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东方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从表面来看,这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立,其实是两种政治力量的时峙。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初期,苏联在战略是弱于美国,表现在:
A.出兵阿富汗
B.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C.古巴导弹危机
D.修筑 “柏林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出兵阿富汗,说法错误70年代末,出兵阿富汗;B.放松对东欧的控制,说法不符合史实,80年代~90年代初放松对东欧的控制;C.古巴导弹危机,符合要求;D.修筑 “柏林墙” 美国实际上承认苏美同是超级大国的事实。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两极对峙的表现
点评:50 年代中期到 60 年代初期美苏的争霸政策。
苏联
?与美国平起平坐,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主要通过缓和手段与美国争霸(与美国相比,苏联实力仍有差距)
美国
艾森豪威尔“软化”政策和肯尼迪的“和平战略”
⑴实质:是在实力地位基础上灵活运用文、武两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⑵特点:①“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
②在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口号下,对社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日本《选择》月刊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由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需要。”对这一观点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确认了中国在克服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
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C.文章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强调经济危机使中国的经济地位突显,经济影响政治,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同时作者又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是出于政府投资,是政治目的的需要,依然强调政治上的对抗,这是冷战思维的遗留。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德国分裂后,西德的政治中心是
A.柏林
B.西柏林
C.汉堡
D.波恩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中的ERP全名是“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请判断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由美国人提出
B.是“冷战”的产物
C.是单纯的经济计划
D.对European是把双刃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