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表现在
[? ]
A、”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提出
B、恢复高考制度
C、通过《义务教育法》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判断题 历史不会自己发声,而语言则展示了具体而又个性化的历史画面,因此,每一个时代语言都有其特色。以下各项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②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上了大学感谢邓小平
③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待开张
④我虽然不是一名头头,但“红卫兵”这个名称是我发明的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③④②
3、判断题 建国后各时期的教育方针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
A.“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B.“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
D.“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160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为了解决77级考生的考试用纸问题,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 1978年的春天来得更早。 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改革开放20年之科教篇》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
材料三: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水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政治对近现代中国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影响极大,请列举政治对它们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判断题 “××,教授。1949年1月生,1966年高中毕业,1969年作为知青至苏北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南京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江苏省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现在名为南京财经大学的学校任教;1988年考入南京大学商学院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此履历反映了
[? ]
A.“文化大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作用
B.1977年恢复高考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