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一?唐朝中央机构?图二?古代雅典政治机构
材料二?(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需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三?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言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这一点又是我们和其他人民不同的地方。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四?苏格拉底为之痛心,但并未因此对民主制度的活力丧失信心,于是开始运用自己的博学来展开对民主制度的批评,企图予以改良,在他看来,雅典民主制度最大的弊端,就是“外行治国”,即听任国家的命运由丝毫不懂政治知识的普通民众去摆布,他特别反对城邦官员的“抽签选举法”,认为此法愚不可及;“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他还发现,由于民众缺乏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知识,他们极容易受一些同样没有政治知识、但擅长说服技术的蛊惑家的影响和控制,从而在一种盲目激情引导下作出种种错误的决策。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小题1:(1)材料一中图一、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2分)
小题2:(2)据材料二指出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3分)
小题3:(3)综合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意义及弊端。(5分)
小题4:(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认识。(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不同:君主专(独)断(君主专制)(1分);集体决策(民主决策)。(1分)
小题2:(2)特点:集体决策与君主专断相结合、(1分)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1分)
影响:完善了三省六部制;(1分)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1分)
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分)
小题3:(3)意义:形成了集体管理国家政权的新形式;(1分)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1分)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1分)
弊端:少数“成年男姓公民”的民主;“外行治国”;民众易受少数政治家的蛊惑与控制;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任答2点,给2分)
小题4:(4)认识:不同的政治制度各具特点,各有利弊(或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1分)不同的政治制度之间应该互相借鉴。(1分)
本题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中国古代的三省六部制和雅典的民主制度。
小题1:第(1)问两种制度的“决策方式”的角度回答;
小题2:第(2)问先从材料中总结其特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
小题3:第(3)问材料三说明民主制度的优点,材料四说明其弊端,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整合回答;?
小题4:第(4)问要结合前面三问的相关内容回答,不要空洞。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中国刑狱皆以贵治贱,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为豺狼。所谓法者,直刑而已,所以驱迫束缚其臣民,而国君则超乎法之上,可以意用法易法,而不为法所拘。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幸之人,或可与法相遁。
今世欧洲之立宪,则其君民皆有权,所谓君民并主;而其中或君之权重于民,或民之权重于君。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
材料二?盖民所不得自由者,必其事之出乎己,而及乎社会者也。至于小己之所为,苟无涉于人事,虽不必善,固可自由,法律之所禁,皆其事之害人者。
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夫求利于上,而不求便其民,斯法因人立,其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既不便民矣,将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未有国不安而其上或利者也。
——摘编自王栻主编《严复集(第四册)·按语》
(1)概括材料一中严复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6分)
(2)结合时代背景,简评材料二中所述的严复的法律思想。(9分)
参考答案:
(1)中国古代法律以贵治贱,服务于君主专制;近代西方的法律君民并主,英国等西方国家均因立宪而强。(6分)
(2)近代中国因长期的专制统治而落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思想解放,严复提出了法律维护自由、立法为民、法治强国等法律思想,它具有反对专制、追求近代民主政治的进步意义和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9分)
本题解析:(1)依据材料“以贵治贱,以贵治贱”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法律以贵治贱,服务于君主专制;根据材料“则其君民皆有权,所谓君民并主”、“ 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可以得出近代西方的法律君民并主,英国等西方国家均因立宪而强。
(2)材料“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夫求利于上,而不求便其民,斯法因人立,其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既不便民矣,将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未有国不安而其上或利者也。”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
B.无为而治
C.仁政
D.兼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孟子是战国中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对孔子推崇备至,认为“孔子圣之时者也,孔子之谓集大成。”他以孔子的继承人自任,自以为“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从尧舜到商汤,从商汤到周文王,都是经过五百年,从周文王到孔子有五百多年,到他那时又有一百多年,因此“以其数则过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他自居于从尧舜至孔子以来的“圣人”传统的。这就是儒家所谓“道统”的先声。孟子鼓吹效法先王和主张实行“仁政”、“王道”,就是要继承这个“圣人之世”的传统的。仁政的基础是“制民之产”,让老百姓有生活上的基本保障,这是政治稳定的基石。孟子强调保护小农经济,以此来维持和改善老百姓的生计,从而奠定政权稳定的基础。
孟子的"仁政"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还说:国君有过错,臣民可以规劝,规劝多次不听,就可以推翻他。孟子反对兼并战争,他认为战争太残酷,主张以“仁政”统一天下。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主要靠对外掠夺
B.主要靠其内在的发展
C.与对外掠夺无关
D.主要靠古罗马的法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说明西方的崛起主要依赖民主政治的建立和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也就是受欧洲内在因素的推动,答案选B,A C D三项与题意主旨不符。
点评:仔细观察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他走过的是一条经济萌芽,思想解放再到政治革命和重新回到发展经济的轨道上来的道路。高考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重大事件:①新航路的开辟②三大思想解放运动③三大资产阶级革命④两次工业革命。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列事实违背中共八大精神的有(? )
①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确定的总路线?
②“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④“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