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99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人类发展报告》中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大国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抵制经济全球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于经济全球化是在旧的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所以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一把“双刃剑”。在当今世界,西方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主体和支配的地位,它们占有明显的经济、科技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着有利位置。西方发达国家是国际金融、贸易等方面“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操纵者,主要的国际经济组织实际上也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这些都便于西方将其意志强加给发展中国家。面对西方日益加大的压力,广大发展中国家确保本国经济安全的任务将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还进一步加剧了贫富的两极分化。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唯一正确选择。因此D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台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 )
A.两大阵营的对峙缓和
B.中国挫败了“两个中国”阴谋
C.大国与小国平等磋商
D.联合国成为发展中国家的舞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台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含义是指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台法席位时,美国提出双重代表权提案,即新中国和台湾都加入联合国,这实质是在搞“两个中国”阴谋,中国政府予以坚决反对,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同时驱逐台湾出联合国,所以答案选B,A C D三项不符合上述史实。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为了吸取苏联经济建设中的教训,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可见“教训”是
A.生产过剩,市场狭小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D.片面发展重工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苏联的经济建设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毛泽东提倡关心群众生活,调整工人工资,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所以吸取的教训是重视积累,忽视消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为纪念瓦特的贡献,国际单位制中的功率单位以“瓦特”命名。瓦特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
A.水力纺纱机
B.万能蒸汽机
C.汽船
D.蒸汽机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6分)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请回答:
(1)在这一探索的开始之际,召开的中共八大做出了怎样成功的探索(八大的主要内容)?(4分)
(2)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生产关系进行了成功的调整和改革,简单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8分)
(3)中共十四大在这一探索中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规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在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4分)
(2)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确定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6分)
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分)
(3)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