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史学家陈寅恪称:“华夏文明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反映宋代文
化繁荣的是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理学的形成
③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
④书法艺术个性化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出现在
A.公元前247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30年
D.626年
3、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阉关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
——引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在召开前即被媒体和中国民众与35年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比较。后者被公认为“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引自《京华时报》2013年11月21日
请回答: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3分)“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
导致了“大倒退”?(1分)
(2)“六五”计划期间,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进展?(4分)“八五“小平南巡”发表了重要讲话,概
括这一讲话有何重要意义?(2分)
(3)如果要补充材料一,增加“十二五”的主题词,可以用材料二里的什么词?(2分)
4、判断题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5、判断题 1953 年 12 月,中国政府同印度两国就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印度方面的赞同。它作为处理中印关系原则被写进双方签署的协定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表明
A.中印两国由此结成同盟关系
B.中国外交政策实现了明显转变
C.“一边倒”战略的重大胜利
D.大力推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