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选B.
点评:三大改造
实质是一场生产关系的变革,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使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促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如果有人向王阳明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会回答下列哪一叙述( )
A.学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
C.要注重人内心的修养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王阳明是明代“心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积极主张“心外无物”,强调人心是世界的本源和人心具有至高无上的特点,所以在为学方法和态度上主张要注重人内心的修养,故答案选C,A项是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的观点和主张,B D两项是为学的基本方法是众多学者留下的经验总结。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周恩来传》上集
(1)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
(2)“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原则是什么?这一时期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
(3)70年代,我国的外交有哪些重要成就?这一时期我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关键是什么?
(4)从旧中国“跪着”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外国侵略。
(2)新中国成立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活动:中苏建交;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
(3)成就: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关键:中美关系的缓和。
(4)弱国无外交;国家主权独立是国际地位提高的根本保证。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比较解放前后中国外交的变化,培养一种爱国的情怀。(1)问可从旧中国的社会状况去分析。(2)问注意时间的限定:建国初期。(3)问注意时间的限定。(4)问要结合上面的叙述回答,不要漫无边际。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鼻香茶热后,腰暖日阳中”,“桃根知酒渴,晚送一杯茶”,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以此推测该诗人应是? (? )
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唐代茶叶成为日用商品,饮茶开始普及。上面人物只有白居易是唐朝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近代诗人黄遵宪曾作诗《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该诗反映了
A.中国近代居室建筑的西化倾向
B.交通工 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西装传入对中国服饰改革的推动
D.西方饮食文化传入对中国传统食俗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清末黄遵宪的《今别离》共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表明了随着交通工具的现代化,时空距离被拉近。近代交通工具开始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