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中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具体执行。从三省的具体职责可以看出选项ACD颠倒了运行机制。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又是一个大变动。”两个“大变动”分别指的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中央政治制度。秦朝时期建立了三公九卿制,西汉时期继承了这一制度,因此题干中说“是一个大变动”,唐朝时期建立了三省六部制也是一个大变动。九品中正制是两晋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在隋唐时期建立。郡县制在秦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元朝时期出现,内阁制在明朝时期确立。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中央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关于明清封建专制集权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曾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发展经济 ②钳制社会思想,影响社会发展
③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④阻碍、压制了社会变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封建专制集权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突出表现在加强边疆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但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阻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同一时期的英国等欧美国家却向近代过渡。答案为A。
考点:明清封建专制集权
点评:加强君主专制和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益明显,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图片中的甲骨文都是与分封制有关的字,如“戎”代表的是分封制下为保卫王室而进行战争所用的武器,“从”反映的是分封制下诸侯需要随从周天子作战,“王”、“国”、“侯”是指的分封制下的等级和诸侯国,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上述材料说明 ( )
A.唐朝中央审议机构是中书省
B.唐朝中央机构相互牵制和监督
C.唐朝中央执行机构是门下省
D.唐朝中央决策机构是尚书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唐朝中央审议机构是门下省;C不对,唐朝中央执行机构是尚书省;
D不对,唐朝中央决策机构是中书省,只有B表述正确,而且指出三省六部制的重要特点。
考点: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
点评:全面把握三省六部制。
1.内容:“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中书省主要负责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诏敕;门下省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司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尚书省下设六部,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
2.特点:①分工明确,②效率高,③互相牵制,④分散相权,集中皇权。
3.意义及影响
第一,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第二,使宰相的权力——分为三,三省长官的品级又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同时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名额,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
第三,各部职责有明确的分工,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提高了行政效率,充分发挥了国家机构的效能。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此后,历朝基本上沿用这种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