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次演说中指出:“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他所说的国家是?
[? ]
A、日本和苏联
B、中国和苏联
C、苏联与东欧国家
D、西欧与日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的兴盛、争斗、解体过程其实质是
[? ]
A.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矛盾
B.“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
C.东方世界与两方世界文化差异的反映
D.美国与苏联各自的国家利益和综合国力决定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尼克松说:“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谈判时代”提出的原因不包括
[? ]
A.日本与西欧的发展
B.第三世界逐渐崛起
C.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D.国际恐怖主义猖獗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4年,从纽约港驶出的开往中国的美国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返航时,满载茶叶、棉布、瓷器、丝等货物。这次首航投资是12万美元,利润率高达25%,更重要的是,英国的垄断被打破,中美之间航线被打通。此后,美国掀起了第一次对华“贸易热”。早期对华贸易,对美国摆脱大西洋贸易面临的窘境,促进东部商业城市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但分析(到鸦片战争)这六十年的变化却更富有意义。?
——摘编自罗荣渠《美国历史通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皇后号”来华60年间,中美两国经济地位各自发生的重要变化,说明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政策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杜鲁门总统在1945年9月告诉一位顾问说:“美国未来的海外利益将在西半球和太平洋。”他认为美国在亚洲的利益有赖于加强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它将取代日本作为这个地区的稳定力量。华盛顿官员相信,通过与蒋介石合作,不仅中国的巨大市场可以被开发出来,其他亚洲国家也可以成为美国的市场。为数多达十亿的亚洲消费者将对避免另一场经济危机大有助益。?
——摘编自(美)拉费伯尔《美国、俄国和冷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及其意图,并分析美国这一政策的最终结局对1949年后的中美关系造成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贸易和投资的总量都有了较大增长,但是经贸关系仍主要服务于美国外交和战略上的考虑。冷战结束后,美国工商界担心欧洲和日本利用中美关系的紧张在华谋求不公平的商业利益,逐渐把中美商务关系置于两国关系的核心地位。

——摘编自叶蔚然《关门前的谈判——中国复关、入世台前幕后》
(3)据材料三,概括冷战结束前后,中美经贸关系在美国对华政策中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据图,指出中美两国在中国“复关”问题上的最大分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美国从经济依附地位走向独立富强(或:美国逐步崛起为新兴工业强国);中国从独立的经济地位开始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或: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政策因素: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2)政策:扶持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扶蒋反共)。意图:着眼争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利用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作为维护地区稳定的力量;通过与蒋介石政权合作,开发包括中国在内的庞大亚洲市场,避免经济危机。影响: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以失败告终,造成了中美两国20多年的紧张对抗。
(3)变化:冷战结束前,美国对华经贸主要服务于外交和战略上的需要;冷战结束后,美国逐渐把双边经贸置于两国关系的核心地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 ]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