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世纪后期,青岛、烟台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章丘、济阳在20世纪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②自然经济完全解体③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④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

[?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2、判断题 鞋是常见的生活用品,但“脚上文化”却折映出了历史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布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因产欧式女鞋广告

(1)根据上述图文资料,分析国产“欧式”女鞋流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三幅图片见证了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请任选其中的2幅图片说明其历史意义。
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在中国入世的2001年,中国篮球运动员开始进入NBA……《东方体育日报》评论“NBA的全球市场战略推动了(国际)各大球鞋品牌在世界最大市场——中国的广告攻势。与此同时,中国各大球鞋品牌也悄悄地进驻了NBA联盟,匹克签约球员有基德、巴蒂尔等,李宁签下了奥尼尔、戴维斯等,安踏签下了斯科拉,中国品牌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NBA的球场上。”?
?(3)根据材料,说明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的商办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2)1912年后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多家企业,受惠于当时哪些有利的客观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一幅示意图(见下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

(3)材料三中的F1可能是哪些因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据《中国近代经济研究》统计,1912——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该组统计数据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当时的中国
[? ]
A.封建自然经济仍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
B.民族工业在地区分布上严重不平衡
C.民族资本较之于外国资本仍处于劣势
D.民族工业的发展只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期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每包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同量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
材料三?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又据1893年《益闻录》记载:江苏睢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
材料四?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如上海、南汇两县以及浦东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中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三望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
——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经济史》
(1)结合材料一,说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棉制品及棉花进出口的变化情况。
?
(2)综合材料二、三、四,分别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