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后者被看成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主要是因为:
A.促成了英国光荣革命的爆发
B.使广大人民通过宗教改革接受了思想启蒙
C.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
D.直接促发了法国大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与欧洲17、18世纪启蒙思想比较。明清时期早期启蒙思想未对未来社会提出设想而欧洲17、18世纪启蒙思想规划了资本主义的政治蓝图,因此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为后来的革命做了舆论的准备。故选C。A项错误,英国革命发生在17世纪;B项错误,不是通过宗教改革运动获得的启蒙思想;D项错误,法国大革命虽然受启蒙思想的影响,但是发生的却比较晚。
考点:启蒙运动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的理解把握材料中所涉及到的观点。除此之外,中国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主张和它们的思想所产生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关于我国陶瓷技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石器时代就有了陶器的发明
B.东汉晚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C.隋唐时期景德镇成为瓷都
D.元代开始进入了彩瓷生产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陶瓷技术知识的再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景德镇成为瓷都应该在宋朝以后。其它选项都是对的。所以不正确的选C。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分析理解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从汉至宋南方户数总体上呈增长趋势,而北方相反。只有晋太康元年略有起伏。户数变化主要与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有关,A、B、C答案属其次原因或表面现象。故选D。
考点:经济重心南移。
点评: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到南宋时,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地超过了北方,成为了中国新的经济重心。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回顾历史,阅读下表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信息中可以看出从秦朝到唐朝末年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在两级制和三级制中左右徘徊,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存在着矛盾与困局,所以D项说法符合题意。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A.在二战后才开始出现
B.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相结合的产物
C.基本消除了自由竞争
D.是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表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19世纪末出现的,但当时程度较低。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下,仍然以自由竞争为主。虽然加强了国家干预经济,有一些国有企业,但不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出现表明资本主义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故正确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