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解题时注意时间限制“1953年”,1953年为1954年的前一年。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54年是第一届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时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对人口普查的为选举人民代表作了准备,因此B符合题意。A表述不合史实,1952年底,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已经完成;全国人口普查与制定民族政策无多大关系,排除C;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1954年基本定案,到195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前后共修改五次,故与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无多大关系,排除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20世纪50-70年代,改革卓有成效并促进经济快发展的国家有:①日本②匈牙利③捷克斯洛伐克④波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联系和比较异同的能力。思考时一要注意满足题干 所要求的三个条件;二要突破思维定势,不能仅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找答案,题目并没有要求 按照社会性质或意识形态来划分,所以没有必要预设一个思维框架来束缚自己的思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看是因为(?)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B.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生产关系
D.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的大机器生产,但封建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先进生产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共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并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新概念。下列史料不能体现该思想的是
A.天人一理,天地万物一体
B.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
C.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孥
D.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功,以锄地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强调“天人合一,不违时令”即是这种思想的生动体现,而选项C是“重农抑商”思想的体现,与材料要求明显不相符,A B D 三项都体现了古人“天人合一,不违农时”的思想 ,故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二则材料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
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
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第一条
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
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
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第七条
以下关于二段材料反映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两则材料都反映了世界面临着战争威胁的危险
B.两则材料反映了中俄军事同盟的形成与发展
C.材料一具有军事同盟的性质,而材料二则不具备
D.材料一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材料二标志着《上海合作组织建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