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欧洲共同体是欧洲一体化过程的重大历史事件,下列对于欧共体形成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①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②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③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④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欧共体建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增;随实力增强开始摆脱美国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进一步加强政治联合;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冲击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但欧洲的一体化并没有消除了西欧各国之间的矛盾,②表述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
点评: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1)战后西欧丧失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2)经济实力的恢复发展,西欧国力增强,日渐走上联合;(3)两极格局竞争中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4)西欧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使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的哲学家,其最有价值的论断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知识即美德
C.人不是他人的工具
D.求知是人的本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苏格拉底的理论,其中知识即美德使希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所以B正确,CD错误A是普罗塔格拉的观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下表是新中国一五计划建设成就数据表,主要反映了

A.建国初期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
B.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协调发展
C.一五计划钢产量的增加得益于武汉钢铁公司的建立
D.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中国的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由材料中的数据也可以看出B项内容不正确。一五计划期间的钢铁公司还有鞍钢等,不只是武钢,所以C项错误。一五计划后,我国只是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所以D项错误,故答案选择A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5分)【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梁启超在1902年4月《与夫子大人书》中,他直截了当对康有为说:欲“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日本以讨幕为最适宜之主义,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满廷之无望久矣”。
梁启超自美洲考察归来后,……并激烈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他说:“若夫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复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排满革命,实行民主共和还为时尚早。”
——上述材料均摘自于《从<新大陆游记>看梁启超思想的突变与还原》
材料二?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遏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
——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
(1)依据材料一分析梁启超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6分)
参考答案:
(1)变化:从主张革命到反对革命,由倡导民主共和到提倡君主立宪。(4分)原因:长期专制统治使国民素质低下:缺乏自治能力,缺少公共道德:中国社会现状下民主共和的时机不成熟。(5分)
(2)作用: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民主潮流高涨;领导了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创造了有力的政治条件:在宣传斗争中具有妥协性。(6分)
本题解析:(1)变化:由材料一中的“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中国以讨满为最适宜之主义……满廷之无望久矣”和“并激烈反对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可知其思想变化。原因:由材料一中的“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复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和“实行民主共和还为时尚早”可以归纳出来。
(2)这一题材料只是提供了立宪派推动民主革命的表现和史实,回答这一题还需要结合所学去评价器作用,结合所学,不难知道:立宪派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推动了民主潮流高涨;领导了立宪运动,为推翻清政府专制统治创造了有力的政治条件:在宣传斗争中具有妥协性。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秦汉时期山林属国家所有,不允许私家占有山林湖泊。东晋以后,世室大族在南方擅占山泽。晋城帝颁布了“占山护泽,强盗律论”的禁令,但难以执行。豪强之家违法占山封水,政府无力制裁。平民百姓却无此特权,“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柴薪)无托”。南朝宋孝武帝实行改制,允许私家合法拥有山泽产权:按官阶等级设限,第一、二品可占山三顷,依品级递减,九品及百姓占山一顷;“若先已占山,不得更占;先占阙(缺)少,依限占足”。私人合法取得山林产权后,山林开放成为常态,产权国有与私有并存。
——摘编自赵冈《中国历史上生态环境之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9分)
参考答案:(1)北方战乱,人口南迁;豪强大族擅占山泽,百姓无权享有山泽之利。
(2)确定山泽占有私有制;缓解山泽占有的矛盾;保护了官僚阶层的经济利益;推动了南方开发,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本题解析:(1)第一问,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可以依据材料进行概括整理,也可以依据教材中南朝相关名实来回答。本题需要从经济史教材中的第三课与政治史上的选官制度来综合分析,从这两个相关的知识点可以得出南朝山泽改革的背景。南朝时期由于政治上的依门第选官制度,使得士族势力强大 所以他们控制山林河流之利,这种现象是加剧了阶级矛盾的,同时也造成了地方强大而中央政府弱小的局面,所以要改革。
(2)第二问,首先要依据第一问的背景来分析归纳出部分答案,然后再依据材料内容及教材上南朝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来分析整理。经济体制改革都是要部分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所以它都会不同程度的推动经济的发展,这是个套路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