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文革”结束后,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1987年的中共十三大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因此只有A符合,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考点: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
点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出现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形成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78年底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着重阐述毛泽东实事求是的观点,号召大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邓小平理论正是在思想解放和科学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背景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践背景下形成的。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内容不包括
A.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城市转移到乡村
B.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的一切工作的中心
C.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D.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孙中山认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大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孙中山在考查欧美的社会后认识到“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即决定将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一起完成,即提出了民生主义作为补充发展,所以C正确,ABD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说明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之后,河南洛阳嵩县的绿林好汉们议论开了,有的人说:‘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由此可见,基层同盟会员宣传三民主义的突出重点和弱点分别是( )?
A.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B.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民族主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先杀洛阳知府,再杀河南巡抚,赶走北京皇帝,孙文坐了天下,我们都要当官,没有人敢说我们是土匪啦”说明洛阳的土匪们也受到了民族主义革命思想的极大影响,但对什么是民主政治和人民主权不知为何物,这反映了民权主义并没有广泛传播,答案选B,A C D三项组合错误不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材料的主要意图是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局限性的理解,有关辛亥革命的局限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②没有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和积极参与;③没有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尤其是没有进行反封建思想的斗争。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民有、民治、民享”“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可以看出三民主义强调人民,也就体现了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三民主义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其核心应该是政权,因此核心是民权,但并不吻合材料。故A项错误。从孙中山的讲话中看不出理论的来源,因此B错误,三民主义的民族就是要取得民族独立,不是前提,故选C。
考点:三民主义
点评:三民主义是考查的重中之重,此题比较典型的一种考查方式,那就是选项本身并没有错,但和材料没有关联,或者材料反映不全,尤其要注意这种考查方式,很容易出错。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