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和与材料的联系能力,明朝初年,明太祖以丞相胡惟庸“专权”为由,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并诏令以后子孙后代不许设立丞相。故明朝以后不再有丞相一职,刘墉生活在清朝时期,不可能是宰相,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趋势:一是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二是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尤其是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三是对人们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秦朝三公九卿、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 )
A.专制皇权的强化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监察权力的扩大
D.对农民控制的加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信息“先后出现了秦朝三公九卿、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体现的是中央权力机构的变化趋势:相权逐渐减弱,皇权逐渐加强。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B项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与题意不符,C项和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专制主义发展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26分)社会转型时期,思想界往往随之共振,并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既是中国所以取得成就,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互补的现代社会模式演进的原因,也是何以在社会转型中出现制度转换代价,蕴藏社会矛盾的原因。“旧辙已破,新轨未立”,这种转型社会的特点突显出社会转型的风险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
——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概述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和发展?(6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的“私学文化”中哪些思想主张是服务于“专制主义”,哪些思想主张体现以民为本?(4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转型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请指出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的表现,在该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做了哪些理论创新?(8分)
参考答案:
(1)社会因素: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或小农经济的发展);分封制遭到破坏,王室衰微,诸侯割据混战;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6分
专制主义: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2分)
以民为本:孔子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2分)
(2)相似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2分)
作用: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转型发挥重大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4分)
根源: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2分)
(3)表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提出依法治国并写入宪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6分)
理论:形成了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分)
本题解析:
(1)第一小问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学生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阶级关系等方面概括回答。诸子百家中法家主张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为“专制主义”服务的;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民本思想。
(2)明清之际产生了李贽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家,李贽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揭露道学家的虚伪,强调人的正当私欲。材料中黄仁宇认为李贽的思想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制约,“不能形成丛林”,即难以发展为成熟的理论,社会影响力有限。而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导致这种不同的经济根源是中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
(3)依据材料三可知,“三元并存与互补”指的是“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联系所学知识,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加强法制建设、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第二小问考查新时期中共创立的重大理论成果,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战国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新时期的政治建设、新时期的法治建设;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 |